线上教学 如琢如磨


  • 2020
  • 03/18
  • 12:43
  • 教学动态

  • 浏览量

人文与传播学院 苑洋

 

收到线上授课的通知时,我有些忐忑。

对线上授课其实并不陌生,因为之前我已经参与了一门省级线上课程的录制。让我忐忑的是这学期要教授的《大学写作》这门课程的特殊性。
    从教学对象上来看,《大学写作》是面向全校大一同学开设的公共课程,合班上课,每个班的人数都在150人以上;再看教学内容,《大学写作》是典型的传统文科课程,在技术手段的可利用性上,比不过理科、工科的课程;以上两点让我感到,这次线上授课是个不小的挑战。
    分析了线上授课存在的制约因素后,我开始思考每个制约因素的解决办法:
  

一、多方测试,挑选适合的教学软件

针对教学对象为混合班级这一因素,在上课前,我联系了所教班级的班委,组建班委群,对雨课堂、学习通、腾讯课堂、钉钉等软件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我发现“钉钉”在直播时有一项功能是“多群联播”,可以每个班级分别组群,多个群能在同一时段观看直播,这个功能非常适合混合班级授课的课程。分别组群有利于各个班级的内部管理,人员统计、考勤互不干扰,一目了然;聊天和弹幕互动时也限于班级内部,注重参与度的同时也可避免合班同学间因为新鲜感而频发弹幕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各种因素的考虑,最终我选择“钉钉”作为授课软件。

(图1 两个班级分群同时观看钉钉直播)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好授课软件后,我开始思考怎样提高学生听课的持久性注意力,我认为这是线上授课最大的难题。不同于教室里的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因为网络等方面原因,不能看到每一个同学的脸,因而不能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直观行为来判断他是否在听、是否听懂。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师生互动,能够有效地验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第一次授课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课堂问题,大概每五分钟进行一次提问,通过弹幕来判断学生是否在听;另外,还设计了两次连麦,让学生听课时有紧迫感,从而提高听课注意力。当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连麦环节弹幕的发送量也很大。但课后,我回看各类数据做总结时,发现,课堂弹幕参与度高的时段只在开始的十分钟和连麦的时候,其他时间虽然有弹幕,但一直是同样的几个同学在发送。这就出现了认知上的“幸存者偏差”:线上学习认真的学生一直就还是那些本来就爱学习的学生。其他同学就好像“昙花一现”,连麦的时候紧张一下,但由于网络原因和时间限制,不可能跟每个同学都连麦,所以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效率很低。

(图2 第一次课连麦提问)


    这次课后,我又开始思考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问题。通过公众号和讨论群,我了解了几位优秀教师的线上教学经验,但发现,他们的成功之处大多是通过课程本身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对于《大学写作》这种传统文科课程的可参考性不大。
    技术上达不到,那就只能靠调整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来呈现。所以,第二次课时,我调整了教学顺序,把第四章的诗歌写作提前,选择讲授“三行情书”写作。三行情书是契合于自媒体时代特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以字数少、碎片化、即时性、交互性的特点成为自媒体时代的“新宠”。这种文学写作既不需要投入对传统文学的精力,又可以将注意力碎片化。这样,对于网课时代的学生的大脑来说,阅读和学习起来都会轻松不少。第二次课,弹幕互动明显增多,一些不常互动的学生也加入讨论之中,注意力的提升显而易见。为了检验学习效率,我在这次课后组织了一场“抗疫有情”的三行情书比赛,让全部同学以“抗疫”为主题,创作三行情书,在第三次课时择优选读。

这次比赛,得到积极响应,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有很多同学自己就上交了十几篇作品。为了保持学生的这股兴趣之风,我邀请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文学教授、教师,对作品进行选拔和点评;同时利用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让大众进行评审,最终从两百多首作品中评选出四十首为优秀作品。

第三次课开始时,当堂朗读了这些作品,同学们听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时,都会弹幕互动,弹幕发送量比以往课程都成倍增加,其中有点评、有称赞,还有的说已然泪目。我相信,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图3 第三次课选读作品)

 

这次活动,不仅仅检验了学生写作课的学习效率,还提升了我们共同的家国之情,稳固了学生久久居家不能外出的烦躁之心。其中,我还通过诗歌了解到一位同学的外公是奔赴武汉一线抗疫的白衣“战士”,同学们都自发以“点赞” 形式对他表示无限敬意。

(图4 第三次课的实时弹幕)

 

三、借他山之石,结我方特点,共同攻“玉”

如何当好一名“主播”,上好一门网课,是我们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学好的基本功。对我来说,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之处是一条捷径,但也要结合所教授课程的特点探索自己的教学之路。两者相结合,再加上对学生、对课堂、对教育的那份情怀,一定可以当好新时代的“网课主播”。

 

一点心得,算不上经验,期盼与同行、同志交流,共度时艰。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招生电话:0898-88386743
  •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方抖音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