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点像内卷,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再多的争论也没有意义,成年人的世界最基本的逻辑就是,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感受。据中央美术学院官网发布的2019年就业报告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其中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达43.8%。超过56.42%的研究生进入事业单位。其平均年薪高达14.59万。光看数据是挺歌舞升平,大家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可去年有一篇帖子火爆“艺术圈”,名为“从中央美院毕业的人都混的怎么样了”。这篇帖子是一位2018年毕业的央美学生写的,文风老辣,赤裸裸的揭示了他所见“央美人”的就业情况。这些年,我与学生打交道相当密切,眼见着就业越来越难。2015年,当我研究生毕业时,大部分同学都能找个高校任职专业教师,再不济也可轻松考个省会的编制。这几年,省会周边的专科院校辅导员都变得炙手可热起来。1就业难的问题总结起来,就业难这个问题无外乎僧多粥少。首先是需求问题。画家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需求量极少。历史上的画家一般多身兼多能,往往不以绘画养家糊口。达芬奇在向美第奇大公写介绍信,洋洋洒洒列了十项技能,最后补了句:至于绘画才能,我也不逊色于当今任何一位画家,可见会绘画在他那里只是锦上添花的玩意。在中国古代,画家会画画是基本技能,算命、写卜词更能接地气的讨生活。像美术史上风光无二的吴镇,也是靠算命为生,还时常被老婆奚落。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兴起,解放了很多职业。比如画院、美术馆、博物馆、全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几十万个美术教师的岗位、各地遍布的美术培训机构也消化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但再多的需求也容纳不了急剧增多的美术生。据统计,2020年的参加考试的美术生就达57万,近十年来美术生总数量突破了400万。改革开放之后,据不完全统计,全社会美术生的人数高达千万。人员的急剧增多造成找工作的拥挤踩踏,近几年来各工作岗位急剧饱和。找过工作的同学深有体会,一般省会城市美术教师报录比高到400:1,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咂舌。目前大量在岗老师都十分稳定且大多较年轻。所以,每年招聘的岗位数量远远少于毕业数。其次就业难还与艺术生的沉没成本有较大的缘故。在心理学上,我们一般把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称为沉没成本。多数艺术生,都是举全家之力,真金白银砸进去。据数据统计,艺术生平均比一般文化生要多花费7.6万元。除此之外,付出还有时间与精力,每个艺术生都是无数个日夜拼出来的。付出越大,沉没成本越高,越难改行跳脱出来,所以内卷会比其他专业更严重。再次,艺术培训不是必需品。2020年疫情,很多家庭受到冲击,各大小机构都停课停学,遭到较大的冲击。很多家庭第一时间考虑节流,把“不必要”的培训砍掉。孩子众多培训班里,艺术类相关的培训课是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我好几个朋友都在疫情期间机构垮掉,房租水电的成本都付不起,实属常态。目前的创业成本急剧增加,房租高涨,人员开支大,行业恶行竞争加剧,而一旦家长捂住了钱袋子,众多培训机构将无以为继。大家不要小看满街的培训机构,它们为中国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是社会强有力的稳定剂。2我们应该怎么办?关于这个,我只能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认识。首先是认清自己,直面现实。很多同学在学校里,对世界抱以美好的幻想,觉得出社会能大展拳脚,施展举世无双的才华。
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很重要,不至于出了社会跌跌撞撞,晕头转向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第二是早做准备。如果打算进事业单位,早日考虑沉淀下来。别浪费时间,为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栽进去,发个传单,代个课。最好是报个班,普通的那种就够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了解目前考试的形势。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整体的氛围,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机构都会带着你走,有时候自己拼个死去活来,到头来栽在信息流上,这样很不划算。第三是要自律。找工作这种事情,本身就很繁琐,一个个试,谁知道哪个就能中。从概率学讲,找的工作越多,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越大。我大学室友那时候拼命考事业单位,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迷茫的一匹,他已经拿到不下十个单位的offer了,这就是差距。但你看到的是结果,人家天天学到半夜三更,常人是很难坚持的。第四是想好自己在哪里工作,这个很重要。北上广深不相信眼泪,年轻人的岁月绞肉机,如果能力够硬,家里有底子,还是可以去拼拼。我研究生同学前年考上了清华的博士,还有好几个都陆续在央美、上大读博,大家目标很明确,用时间换空间。如果家里有底子,那你也可以考虑朝去一线城市拼一拼。但艺术这个行业就业比较局限(可能是自身的眼界局限的缘故),它不像工科或适用性很强的学科,进上市公司,可以升级打怪不断晋升。一般艺术行业即使在一线城市,如果你不跨行,很难有相关有潜力的大公司,这个由于行业的天花板所决定了。在一线城市比较好的出路可以进入画廊、高端美育机构、美术馆、教师等行业,或者从事艺术拍卖或策划的事情,但薪水远够不上房价的增速,这里又回到“六个钱包”的故事了。实在扛不住,向生活低个头,觉得自己性格、能力没那么强,又没有大树好乘凉的,可以考虑回家乡所在的县或市。这不丢人,日子是自己过的,梦想成真才叫梦想,不然就是梦。第五个是关注新兴行业。近几年自媒体的兴起,这玩意其实刚开始没现在这么难,慢慢的大神进入到这个领域后,引流就变难了。我之前有个学生做微博,专门分享与水彩相关的内容,从大学开始,现在积攒了百万粉了。还有专门做B站视频拍摄的,前几年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很多人畏难,觉得学美术的不会拍片剪片。现在一个抖音app都可以全程出片。不过难点是新兴行业需要比较敏锐的意识,有的人天生就有天赋,各种创意、想法不断,录出来的东西就有人喜欢看,几个月就能快速串红,不过这是极少数。所以回归到第一条,还是要了解自己,朝一个方向发力,方向对了,出成果是迟早的事情。3尾声生活就是无处不在的围墙。没有互联网之前,大家过自己的日子,周边接触的都是同层次的同龄人。互联网把这堵墙隐形起来,让你看到了“墙外人”的生活,而这堵墙依旧在。墙内人开始焦虑、怀疑自己,殊不知“墙外人”也能看到更外层“墙外人”的生活。于是,焦虑开始传递,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与共识。这个社会不缺焦虑、抱怨,与其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不如屏蔽外界,做好自己。艺术生就业难不会在近几年得到缓和。在古代,从事艺术本就是少数人的行业。在现代西方,学艺术依旧不是普通家庭的游戏。而在中国,当艺术行业平民化、产业化后,就业难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有的人,会早早练就好火中取栗的本领。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