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调剂信息


1. 所有调剂考生(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与普通计划之间调剂的考生等)均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yztj)进行。我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调剂系统开放时间为4月8日14:00-4月9日8:00。


2. 拟调剂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应为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及交叉学科(14)相关专业。


3. 调剂复试将采用(线下)面试形式,对基础知识能力进行考察的同时将会设置部分开放性试题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参考书目为(1)《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对外汉语教学法》:张艳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3)《跨文化交际》:祖小梅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


图片






二、专业介绍




1. 培养方向

国际中文教育专硕点依托现有优势,面向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重大需求,面向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对中文教育的广泛需求,面向服务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迫切需求,设置了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文+职业教育、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与国际传播三个培养方向。


(1)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

主要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研究,特别是智慧中文教学以及东南亚小语种与汉语比较研究。依托教育部印尼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海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和诸多海外实习基地,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强化教学技能实践,培养中外语言文化与教育实践融通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中文+职业教育

主要开展“中文+职业”“中文+技能”教育研究、跨国企业语言培训研究、中外企业文化研究等。依托自贸港开放政策,结合学校产业学院发展,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探索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与产业结合新模式,针对中国跨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员工培训需求,开展中文+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


(3)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与国际传播

主要开展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及国际传播、中外人文交流、琼侨文化研究等。依托三亚学院与教育部共建的海南自贸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以及海南省华文教育基地、海南省琼学研究会,以侨为“桥”,深入挖掘研究地方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海南(自贸港)故事,扩大国际影响。培养能够胜任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


2. 学科优势

(1)高层次教学科研团队

经多年建设,本学科已形成一支高水平、具备显著学术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依托专业成立了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印尼)、海南自贸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海南省华文教育基地、海南省琼学研究会、海南省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等学术平台。本教学科研团队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2)丰富的教学实践基地

本学科建有三十余个海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其中,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建立了10余个海外实习基地和“汉语教学中心”,选派在校生赴海外进行教学实习,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广泛的国际视野

本学科学生活动具有“国际化”特色,实行中外学生“一体化”培养,通过“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为学生搭建了宽广多姿的育人平台,学生获得国际化、全方位的生涯规划、学业指导与成长指引。


图片






三、联系方式


欢迎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来函来电,咨询详细信息。


培养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0453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


联系人:马老师


联系电话:0898-88386743

              17741291492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胡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