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日,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第九届“三晋·光影杯”全国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中斩获“优秀组织奖”。这一殊荣,照亮了播音专业在实践教学道路上的探索与成就,彰显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产教融合”教学理念的强大生命力。

       传统教学中,理论研习往往如空中楼阁,学生虽能掌握知识,却难以将其灵活运用。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影视美学》课程里大胆革新,要求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理论,而是深度结合具体电影文本,将抽象的美学思辨转化为具象的视听表达。这一实践要求,与专业培养“能策划、懂理论、善表达”的全媒体人才目标高度契合。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影视语境中,感受美学的魅力,领悟表达的技巧。

       “赛事即课堂,实践炼真知。”专业教师李琛独具匠心,将“三晋·光影杯”大赛的主题与要求无缝嵌入课程实践环节。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从课堂所学的蒙太奇理论、长镜头美学、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主义视角、后现代解构等多个角度切入,如同手持多把钥匙,去开启电影世界的神秘大门。他们精心挑选兼具艺术价值与评论热度的影片,进行深度解读。从影片细读时的专注神情,到观点提炼时的思维碰撞;从文案撰写时的字斟句酌,到出镜(或配音)讲解时的自信从容;从画面剪辑时的精雕细琢,到声效配合时的恰到好处,学生们独立完成全流程制作。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创作的灵感源泉,内化于心,外显于视听。

       参赛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蜕变之旅。他们不仅深化了对影视美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更在实战中锤炼了作为播音学子的核心技能。口语传播技巧在一次次的讲解中愈发娴熟,镜头前表达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日益自信,视听编辑能力在反复的打磨中逐渐精湛,批判性思维在深度的思考中愈发敏锐。提交的作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大赛的舞台上闪耀光芒。它们充分展现了播音学子将理论积淀转化为创新性视听表达的综合实力,其整体质量与参与热情赢得了大赛评委的高度肯定。

       此次获奖,是我院专业深化实践教学、对接行业赛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理念的生动缩影。通过赛事平台,课堂理论在实战中得到淬炼与升华,学生的学习目标感、成就感和专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一荣誉,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

未来,播音专业将继续秉承“以赛促教、产教融合”的育人路径,不断拓展实践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锤炼专业本领。用声音和影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强音,持续培养兼具深厚美学修养与卓越实践能力的播音主持人才,为我国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陈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