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忠发教授的《汉字表意理论研究:文史哲文物考古学发展新动能》近日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用结合汉字表意理论分析的方法解决文史哲文物考古学各领域许多疑难问题的例子说明,凡是需要使用古文字材料做学术研究的学问,如果能够掌握汉字表意理论,学会正确分析汉字形体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就可以减少在学术研究中出现错误的可能,可以说汉字表意理论研究是推动文史哲文物考古学发展的新动能。
众所周知,做文史哲文物考古学研究需要使用的材料有:
一、传世文献;
二、出土文献(包括出土甲骨卜辞、出土古代器物上的铭文、出土简牍帛书上的文献和出土碑刻等等);
三、出土文物考古资料;
四、汉字结构本身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传世文献从事学术研究就可以了,但是,有时候要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就必须知道使用文物考古资料;有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熟悉古文字,可以使用出土文献,解决一些用传世文献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些更加疑难的问题,仅仅能够使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出土文物考古资料还不足以解决,如果能够正确分析相关古文字形体如何表意,正确把握古文字形体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己已,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斾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卻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公族”是什么?杜预注释说:“公族,公所率之军。”杜预说的对不对,也没人知道。
结合甲骨卜辞看,“族”这种军事组织在商代就有了。卜辞中有“王族”和“子族”,是商王和子姓贵族率领的军队。“王族”和“子族”又是什么样的军队呢?李学勤先生说卜辞的王族是由王的亲族组成的队伍,子族是由大臣或者诸侯的亲族组成的队伍。李学勤先生说没有可靠的证据。
甲骨文“族”作、
、
诸形,从
从矢或二矢,矢下或从“口”。陆忠发教授分析认为,“族”从
从矢,“矢”代表士兵。从造字的角度说,“族”是利用军队必有的旗帜和士兵表达“族”这种军事组织。那么,“族”这个字中的“矢”凭什么就能够代表“士兵”呢?就象我们党旗上的镰刀代表农民、锤子代表工人一样,“族”这种军队的士兵都装备了特有的武器——矢,矢是族中的士兵杀敌的武器,所以造字者就用“矢”指代“装备了矢的士兵”。古人造字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族”的形体与“旅”混同。 “族”所从的“矢”下或从“口”,“口”是提示符号,提示存放矢的箙。 “族”从“矢”,说明“族”这种部队是装备了弓矢的部队。
古代弓矢的有效杀伤距离大约是60米(相当于古人说的50步),这也决定了弓矢部队不能采用从正面射击敌人的战法,因为他们必须在距离敌人60米左右射箭,如果弓矢部队射出去的矢没有杀死敌人,几秒钟之后敌人的战车就会冲到他跟前,他自己根本来不及射第二支箭,就会被对方杀死。所以,如果弓矢部队采用从正面射击敌人的战法,他自己就会面临被对方杀死的高度危险。因此,弓矢部队只能采用“横击”的战法,这样就可以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杀伤敌人。《左传》记载“族”横击敌人,证明陆忠发教授对“族”这种军事组织的分析是正确的。
再如明朝皇帝和大臣在故宫太和殿南面的广场中上朝处理政务,清朝皇帝和大臣在乾清门南面的广场中上朝处理政务,上朝时遇到下雨,君臣就狼狈不堪地散朝了。明清的皇帝和大臣放着太和殿这样的大宫殿不用,非要到露天的广场上去处理政务,有什么说法吗?
其实,这是古制。古代文献记载,古代君臣在“廷”上朝会处理政务,“廷”在哪里呢?《说文解字》曰:“廷,朝中也。”“朝”又是什么呢?根据《周礼》等文献记载可知,“朝”就是一个露天的广场。这就是古代君臣在广场中央处理政务的由来。
根据陆忠发教授的研究,是人们不会分析古文字“廷”字如何表意,不懂“廷”字的本义,害惨了古代的皇帝和大臣!
金文“廷”作作或
,“廷”字的结构是一座大空间建筑的写照:
表示未完全围合的墙,古文字中,凡四周围合的墙则以“
”表示,如
,其上为屋盖,“
”即表示四周围合的墙。
用“
”表示此建筑四周的墙未围合。
则表示一排排的柱基,
则表示柱基和立柱,“廷”字利用人与墙、立柱(或柱基)之间的空间关系表达了“廷”的概念。因为人处在这个建筑之中,其周围都是一个个立柱,其所在的地下则是一个个整齐排列的柱基。造字者正是抓住了廷这种建筑结构的特点造出了“廷”字。“廷”的南面没有墙壁,采光比较好,比较亮堂,所以“廷”又俗称“明堂”。
上古文献中“朝”“廷”是有严格区分的,“廷”是君臣处理政务的大空间厅堂,“朝”是宫殿下面的广场。《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已朝而出,与诸大夫立于朝。”就是说赵盾在廷上参加朝会,结束朝会后走出廷,与诸大夫立于廷下的朝中。
大约在汉代的时候,人们把“朝”“廷”混为一谈,于是就演绎出皇帝和大臣在广场中处理政务的荒唐来了!
不仅如此,陆忠发教授通过正确分析“廷”字的造字,找到了判断古代国王宫城的方法。宫城是国王一家人居住的城中之城,相当于北京城中的紫禁城。宫城之中必须要有一个大空间建筑——廷,以供君臣朝会处理政务之用。在古代,一般的房屋大小只有几个到十几个平方,室内没有支撑的柱子,唯独廷因为供君臣处理政务、商讨国事使用,需要容纳很多人,所以其内部需要使用一排排柱子支撑屋盖。依据宫城必须有一个内部使用一排排柱子支撑屋盖的大空间建筑的特点,陆忠发教授判断中国考古发现的判断二里头宫室、盘龙城宫殿建筑、陕西岐山凤雏宫殿建筑和马家庄“秦公朝寝”都是宫城,考古学界对这些建筑性质的认识都是错误的。相反,洹北商城之内考古发现的所谓“宫城”,其实不是宫城,而是一座军营。真正的洹北商城的宫城,在目前探明的位于国家体育总局安阳飞行员学校机场跑道内夯土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的那一处夯土地基上。再结合对洹北商城和殷墟关系的考证,陆忠发教授判定大家都在期盼的武丁前甲骨卜辞,就窖藏在机场跑道内这个真正的宫城里。
可见,懂得汉字表意理论,学会分析汉字形体如何表意,在做学问时就可以合理使用上述四类研究资料,可以解决一般难以解决的学术疑难问题。汉字表意理论研究真正是推动文史哲文物考古学发展的新动能。大家如果要学习汉字表意理论,可以读陆忠发教授的《汉字学的新方向》《当代汉字学》《新版当代汉字学》等著作。
洹北商城钻探与“宫城”图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孙嘉硕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