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切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汉语言文学专业于近日组织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会议围绕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优化、特色方向凝练及教学改革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教学院长席晓丽首先就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行背景介绍,她指出,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既要发挥中文专业的优势,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真正实现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语言学教研室教师代表张浩,聚焦人才培养的“结果导向”,深入探讨了专业特色如何与人工智能、美育教育等领域交叉融合,以增强学生竞争力。他还重点分析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确保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古代文学教研室黄守红老师指出,课程设置应真正回应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深入探索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培养模式。许飞老师则提出要深挖“古代文学IP”价值,打造专业特色,建议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课程的现代感和学生参与度。伏涛教授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坚持结果导向,课程需要AI赋能,做到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现当代文学教研室重点研讨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建设思路。谢永飞老师分析了创意写作、大学写作、论文写作等课程的不同侧重点。王宇老师指出,教研室涵盖领域广,但目前师资力量存在明显短板,导致部分课程被压缩,学生实践成果(如微短剧创作)水平有待提高。因此,亟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供有力支撑。

外国文学教研室老师就优化外国文学课程体系、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深化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文学理论教研室代表王椿升老师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当务之急,这是开拓视野、提升学识的基础。他敏锐指出,AI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文学知识的生成与传播方式,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变革。文学理论教学需与前沿研究、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探索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数字内容创作文旅产品开发等实践领域,实现学以致用。

本次线上研讨会各教研室精准剖析了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改革思路与具体举措。会议为下一步修订汉语言文学专业各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讨论基础。中文系副主任龚韶表示,将充分吸纳本次研讨成果,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尽快形成更具前瞻性、特色化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文/符娜娜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郭学哲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