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三亚学院学生积极投身乡村,传播环保理念,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级学生周颖彤、赵玉婕和樊乐乐三名同学在张耀春老师指导下开展本次实践活动。

图片


实践团队于20257月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村开展绿色环乡村环保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采用宣教结合、知行合一、调研实践并举方式。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宣讲,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宣传调查;知识传播与行动示范结合,既通过多种形式传播知识,又参与环保行动;实地调研与志愿服务结合,调研湖泊污染并清理,巡查村容村貌并整治;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结合,量化调查并深入交流。目前,实践活动已完成前期考察与宣传动员工作,现阶段进展如下:

1.实地调研,摸清实情。团队成员深入乡村,对目标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重点调研湖泊水质、村容村貌现状及村民环保意识。通过初步走访,发现当地存在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为后续针对性开展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宣讲等工作奠定基础。  

2.调整方案,精准施策。结合考察情况,团队优化原定实践计划,细化宣讲内容,确保环保知识更贴合村民实际需求。同时,设计并制作主题宣传海报,海报为油画风格,突出湖泊、街道与垃圾分类,以直观生动的视觉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

图片


3.线上线下并行宣传。通过走村入户、张贴海报、微信群传播等方式,扩大活动知晓度,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目前已完成首轮环保知识普及,为后续深入宣讲和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4.问卷设计与调研准备。制定科学调研工具。团队正在设计村民环保认知与需求调查问卷,涵盖垃圾分类习惯、环境治理建议等内容,采取线上+线下双渠道发放,确保数据收集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图片


5.筹备深度访谈提纲。针对村干部、普通村民等不同群体,拟定差异化访谈问题,旨在挖掘基层环保治理的难点与创新点,为后续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目前,活动已初步激发部分村民的环保意识,团队自身也通过基层实践深化了对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理解。下一步需继续优化宣传方式,采用当地方言与普通话结合的形式,增强互动性,确保实践成果真正惠及乡村。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吴思莹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