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前的准备工作


  • 2022
  • 01/07
  • 18:29
  • 就业动态

  • 浏览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改变“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模式,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与此相配套,各地区及高校学校相继开办“供需见面”会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组织毕业生与一定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竞争落实就业单位。为此,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必须增强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在就业之前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一、增强竞争意识,告别传统观念

  在自主择业制度下,平等竞争为每个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广阔的择业环境,市场竞争机制也必然反映到人才市场中来。毕业生选择理想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竞争使人才脱颖而出,从而避免人才的埋没,有力地克服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然而,参与竞争本身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即要面对竞争的挑战和压力,又要承受在人才市场和竞争机制尚不完善情况下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力。因此,即使是学识和能力诸方面都较好的毕业生,也应当准备在竞争中面临挫折。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只要你能增强竞争意识,并坚持到底,就会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因此,每个毕业生都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深化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作好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

  长期以来,在毕业生“统包统分”制度影响下,不少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也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形成一种不良的“安全感”。一方面,助长了毕业生眼睛向上的社会心理,把城市、机关、大公司、三资企业作为理想的择业目标,而一些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特别需要人才,也能给毕业生施展才干的机会,却难以引起毕业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的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严重。主要是不能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也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自身的素质、特长及其它条件,在就业问题上缺乏自主性。有的学生不敢通过竞争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及追求,消极等待“理想单位”相中自己。有的期盼国家、学校给自己分配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有则盲目从众,随波逐流。近年来的“特区热”、“机关热”、“金融热”无疑都有从众心理的影响。至于这种选择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毕业生自己到往往无暇顾及。从众心理、依赖心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

  在新的毕业生就业体制下,大学生要将过去那种等待分配的就业心理,转到主动选择职业的求职心理上来。当然,提倡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应该避免出现另一种倾向,即把强调竞争意识和就业的自主性,简单地理解为个人奋斗,为自己谋个好出路,把“混文凭、奔商界、挣大钱”或“考托福、去留学、拿绿卡”作为唯一理想的目标,是不可取的。健康的就业心理和竞争意识,是建立在对社会需要的正确认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基于对自身条件、素质、发展方向的客观评价之后,逐步形成确立的。

  二、树立正确一定就业意识,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就业意识是指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认识,意向及所持的主要观点。大学生通过在校几年的学习,在走向社会之前都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即将走向社会,从事某项专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就业意识和则业方向,不仅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形成,而且深受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毕业生要根据国家需要,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与区分,排除干扰,把握选择的主动权,树立健康的就业认识和就业心理准备。

  就业心理准备是大学生就业前一种发自内心的职业训练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一般从学习专业课时便开始了,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学生从所学专业的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逐步认识到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性质、职业特征,逐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把学习的焦点集中在有关的专业课上,为今后就业做准备。这些努力,就是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大学生才能主动地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自身在就业时的竞争实力。

  心理准备过程还有两个内容: 一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为实业献身的精神。目前煤炭行业条件还比较艰苦,大部分远离城市,文化生活较单调,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和吃苦精神,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以孔繁森为楷模,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另外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这是用人单位考查毕业生时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最注重的品质是诚实、谦虚、。对待自己的同事、领导要诚实,是非功过面前事实求是,在科学知识应“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不弄虚作假,能谦和待人,虚心求教。其次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再次,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吃苦耐劳、艰苦朴素、遵纪守法,镰洁奉公的工作作风。

  三、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知识技能

  首先,大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扎实地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而且可以按照自身生理、心理规律的特点,更好地完成学业。专业知识是从事岗位工作最直接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应加倍学习;注意本专业学科发展脉搏,及时了解和努力掌握最心动态使所学专业知识保持在学科专业的前沿。

  其次,大学生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质量的尺度之一是人才创造能力发挥的基础。煤炭院校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完全可以再跨系、跨学科学习,如:参加辅修、选修课程,自觉阅读现代科技书籍,了解世界科技新动态等。

  再次,大学生应注意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备进行社会活动所必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1、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事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个种知识和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对环境适应的能力等。工作技能的培养,应该从学校开始做起。一是要充分利用机会深入实际锻炼自己。如社会调查、学校集体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二是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三是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实践锻炼,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紧在校期间进行弥补。

  2、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技能是社会基本技能之一。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虚心求教,克服嫉妒心理。(2)培养待人宽宏大度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要求大同存小异,待人宽厚,能谅解他人的难处,原谅他人的缺点。(3)增强自信心,克服“社交恐惧症”大学生毕业后,经济活动、语言交谈,都少不了接触各方面的人,如不能谈吐自然,恰当交往,将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所以,恰如其份与人交往的能力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努力具备的。

  3、生活技能。生活技能是指自理生活的能力、独立解决生活中困难的能力。

生活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年轻的大学生应该在培养生活技能的过程中显示立世、立身、立业的本领。

  总之,社会技能的培养应该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完成,要立足于祖国的未来,把个人成才立业与祖国的建设、发展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技能。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招生电话:0898-88386743
  •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方抖音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