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三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冯汝常:三度让师生对课程认知更明确


  • 2019
  • 05/30
  • 13:36
  • 专业建设

  • 浏览量
编者按: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永恒命题,学校始终创造性地进行着这场生动实践,深度、持续、系统的进行教学改革。从课程地图构建到课程大纲国际化,从重点专业建设到专硕点的积极推进,从五种品质塑造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及办学纲要的制定实施,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本学期,学校加快推进课程“三度”建设,坚持早新为先,争取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业周期内学得更充分饱和,激发学业自信,突显“学生竞争力”。在学校建设方案的指导下,首批试点学院不断明晰建设要求,积极参与和完善建设环节,教师主动对标标准,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三度”建设的受益者。本网选取部分参与三度建设的师生,谈谈他们理解和参与的课程“三度”。
       人文与传播学院是学校进行课程“三度”建设首批试点学院之一,下面是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冯汝常教授参与“三度”建设的个人感受。

     

  “三度”课程教学应更注重“每一个”


       由于多年基础教育对高分的追求,导致了学习观念片面化。到了大学之后,学生学习紧张度大大降低。为提高学习紧张度,更应强调课前课后预习、总结和巩固。

       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三度”课程,改变传统的课程学习模式,开设班级公众号。该学习公众号由当日轮班小组完成更新,发布有关专业学习内容:以文档或是读书笔记展开预习和温习工作,也可以是课外读物分享和优秀文章等,借此加强学习深度、广度。以小组为单位增加课程互动,小组效果评价更注重“每一个”的参与,紧抓教学过程,为检验教学成果,增加了随堂测试环节。

    

   “三度”让学子深刻理解学业与就业关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大众认知标签化,认为该专业所学内容对于就业是“无用”的。但实际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极强的包容性,涵括了许多未来多种职业的必备技能,正所谓“无用”既“有用”。比如:广阔的阅读带来的知识储备量会提高读写、理解和表达方面能力;通过专业学习提升文学涵养、锻炼思维整理能力等。学生在“三度”课程建设过程中对学业、就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个人学习成长与未来就业之间紧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三度”让学生对“学有所成”形成了一个新的定义,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课程是学生为未来从业需要而学习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总和,也是学生能力构建的基础和依托。课程三度建设的推进也给学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特别感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冯汝常接受采访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 姜爽莺 责任编辑/王贵涛)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招生电话:0898-88386743
  •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方抖音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