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成灵魂,以文学成匠心——2016全国大学写作理论创新与教育改革高级研讨会顺利召开


  • 2017
  • 04/25
  • 15:19
  • 交流活动

  • 1080
  • 浏览量

11月11日,2016全国大学写作理论创新与教育改革高级研讨会在海南三亚顺利召开。中国写作协会,高等教育出版社,《长安学术》论丛,三亚学院等多方专家、学者受邀参加此次会议。三亚学院副校长刘晓鹰、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伟博士、副院长冯汝常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始后,由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伟博士介绍了出席会议的嘉宾,并对到场的所有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会议以专家主题讲座的形式分别对“大学写作改革与应用”,“大学应用写作的“大视野”与“微文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并分析了创作写作学科在中国的发展状态和未来方向。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荣维东在会议上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对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性。荣维东教授提到批判性思维如今是教育发达国家如欧美地区的标配内容,但却是中国学生素质上的重要缺陷。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老师着重提及以北京清华大学为首的中国文学教育体系变革。在这一变革中,要重新建立起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学体系,就必须要使文学教育学科系统化、分类化,同时还要面向广大文化周边产业,与国际社会相接轨。助推文学体系的转型。
 
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涛教授从美国开设的创意写作课程中得到了启发。刘海涛老师认为创意写作是可以教授的,但这需要进行系统有效的教学。初学者可以从微文学即微小说、微电影、散文诗方面入门。微文学中的审美特征,创作原理、十二大情节模型,三维立体人物创作等方法都是学习微文学写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武汉大学邱飞廉教授讲到,想要做到文从字顺,写作基础是关键,但由于写作教育体制的不完善,致使大多数同学基础功底并不好,包括各类重点高校,其学生写作能力是不容乐观的。对此,邱飞廉教授提倡在语文教育中加大基础知识的比例,并更多的关注市场,关注企业所需要的写作能力是什么,要让大学写作可以应用到当今社会上去。
 
在这一话题下,冯汝常教授分别阐述了两个内容,一是何谓大学应用写作的“大视野”,二是该如何使大与微结合。冯汝常教授分别用“即见树木,也见森林”和“山内观山,山外观山”六字概括了他所认为的大视野,并做出了详细说明。在谈及“微写作”时,冯汝常教授讲到了“微写作”的几个细微之处,随后,他提出了如何将大与微合并,该怎样去完成这个融合等内容。
 
西北大学文学院吴宝玲教授也为在座的学者介绍了很多大学写作教学的教育理论。首先她谈到实用文写作教学的困境,根据对多所高校的统计数据,写作这一门课程虽然在大学中非常稳定,但质量却存在很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吴宝玲教授也提出了相当多的改革建议。
 

 
会议最终落幕于海南温暖的阳光里,但每位专家的讲话依旧停留在风里,风吹过创意写作学科的路,将道路上的障碍逐一拂去,这一学科尚且年轻,但也存在无限的空间。
 
(人文与传播学院通讯社供稿 文/赵玉琢 图/陈瑾)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招生电话:0898-88386743
  •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方抖音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