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周(2017年11月9日,星期三下午)的专业活动中,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们在学院会议室召开了以“课堂互动”为专题的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段全林老师主持,袁金刚教授、钟治国博士、周琳琳副教授、吴程玉老师等参与并各抒己见。大家主要围绕如何开展“课堂互动”来发言,来讨论。
大家认为“课堂互动”有多种形式,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在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读、写、说、记笔记,甚至包括教师讲学生入心入肺的听,包括教师的眼神示意、动作表情的传递与暗示等等,这些都是“课堂互动”, 是广义的“课堂互动”。 大家还认为,“课堂互动”分为浅层次的和深层次的两大类,那些徒有其表的仅涉及浅层知识的提问或讨论,不能从较深层次调动学生思维或触及学生心灵或情感的互动,为浅层次的“课堂互动”;那些能够深深触及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涉及思维方式与专业技能的互动,哪怕只是学生的一个“点头”,则为深层次的“课堂互动”。
大家认为,对“课堂互动”的认识,存在几个误区:一是把“课堂互动”仅仅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或者课堂讨论,这些其实是狭义的“课堂互动”形式;二是认为那种简单的以“是”或者“不是”来回答问题的“满堂问”,是对“课堂互动”的亵渎,那种不具有思考价值的提问,不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提问,是不可取的。教师的提问,可以围绕知识来展开,更要围绕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专业方法来展开,以培养“五种品质”为目标。
“课堂互动”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本次研讨会,是在三亚学院提出培养大学生“五种品质”的背景下召开的。与会的教师表示,将很快把本次研讨会的的精神,移植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让真正的“课堂互动”在课堂教学的园地中开出更为灿烂的花,结出更为丰硕的果。
(图文/段全林)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