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4月27号下午4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在书德楼425开展第四次专业活动,交流探讨 “课堂组织与师生互动”。参加本次讨论活动的有人文与传播学院专业教师马丽萍老师、王圣老师、高晨老师、张玲老师、龚韶老师、花靖超老师和新媒体专业的部分同学,本次专业活动由申素样老师主持。
申素样主要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师生互动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国内外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学生的信息化技术掌握程度已经超过大多数教师的时候,教师继续运用单一的教学技术手段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课堂互动沟通障碍。师生互动不再仅仅是传统的面对面师生问答,而是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对教学技术工具的有效利用,微助教和雨课堂正是基于此兴起的智慧教学工具。利用微助教和雨课堂,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实现一键签到、共享PPT、实时答题、在线讨论等功能。互动完成之后,它们还可以自动采集学生学习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这与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眼神、反应了解教学效果更加便捷和准确。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微助教和雨课堂成功地将课堂上的负面影响因素——手机转变为帮助学习的工具,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王圣就自己的教学感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师生互动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环节,而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应该摈弃那种是以教师为中心、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传统思想,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学生的消极地位变为主体地位。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师生双方应是相互尊重的、非对立性的,教师应成为其中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平等交往关系,既有浅层的知识问答又有深层的思维碰撞。
高晨就自己所带学科介绍了自己的课堂互动经验。课堂互动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而是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这就需要备课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
参加此次专业讨论的学生也表示,在课堂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加专业活动的教师们就如何提升学生的抬头率和用心率、如何活跃课堂气氛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讨论,参会教师和学生表示收获很大。
(文/申素样)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