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2:0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在书新楼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本次答辩的主辩老师有: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伟,副院长冯汝常,专业副主任胡冬智以及各专业课老师。
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气、才能和智慧的机会,同时这也是从大学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同学们在此之前早已经历了各个阶段的精心准备。
在刘伟简单介绍了答辩流程之后,同学们依次根据答辩名单上的顺序开始答辩。首先,是对自己论文的基本框架、实际意义以及创新点进行简洁的讲述。而后,主辩老师根据论文存在的问题或不足的地方提问,同学们记好各自的问题后回到座位开始思考。最后答辩名单上所有同学讲述完毕后开始就主辩老师的问题正式答辩。
汉语言文学1401班吴凤婷的毕业论文《论闽南农业民俗及其文化蕴含》中对于民俗的陈述不够具体,刘伟指出,文中的稻米、番薯、茶等植物栽培并没有确切表达出民俗的内容,希望吴凤婷将此作为一个问题在答辩时回答。
冯汝常在浏览汉语言文学1402班崔聪的《路遥小说人生写真的文化思考——以<人生>为例》后,向崔聪发问:《人生》中高加林的样板意义是什么。并将此作为一个答辩问题。
此次毕业论文答辩期间气氛肃穆,主辩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重视。本次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生们挥别大学,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本次答辩不仅考验了同学们的应变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成熟。
(人文与传播学院通讯社供稿 文/李晨艳 图/高培根 责任编辑/王贵涛)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