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 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 3 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 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 统计,201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 640 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 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 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 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 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 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 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 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 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自身原因 政府方面 社会方面 大学 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 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 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 引发了金融行业 的裁员风潮。
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 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 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 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 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 但是, 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 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 质的人, 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 渐培养的,这 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 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 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 大。
此外, 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 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 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 持续的扩招可能进 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 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 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 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 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 的。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 自己高人一等, 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 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 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 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 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 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 也不能自以为是, 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
所以, 也不能期望太高。还有很多应届大学生均缺乏实践能力,对于整个企业的战略来 说,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不会给公司马上带来业绩或许还要赔上老员工的辅 导,便拖了整个公司的后腿。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 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 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 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 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 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 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 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 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 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 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 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 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 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 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 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 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 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 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 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 场。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 融入其中。
也就是说, 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不能 “等、 靠、 , 要” 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 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 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 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 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 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 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 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
因此大学生要消除 “眼高手低、 有业不就” 的思想, 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 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 动态就业上来
转变到行行出状元, “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 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 自身条件相适应的、 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 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 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 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 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积极主动提高 自身能力,为工作打下基础。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