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研究基于嘉兴学院300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 以嘉兴学院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对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状况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寻找解决措施, 以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环境; 就业环境认知; 认知偏差;
据教育部不完全统计, 2019年, 海归毕业生人数与本土毕业生人数两者相加, 接近900万之众, 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仍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广泛的系统性问题, 与很多因素有关, 其中就业环境成为重要因素。就业环境是指与大学生择业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表象或是虚假信息而做出的判断失误。在经济高速发展, 新媒体涌现, 文化知识更新迅猛的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对就业环境的认知存在偏差。正确的就业环境认知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 实现健康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基本状况分析
本课题以嘉兴学院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研究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形成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12份, 回收300份, 其中有效问卷300份, 有效率为96.2%。其中, 男大学生, 女大学生分别占总数的34.67%和65.33%;大一占的21.9%, 大二、大三和大四分别占总数的37.0%、28.6%和12.5%;独生子女占43.67%;其中中共党员占2.67%, 预备党员8.67%, 共青团员86.33%, 其他2.33%;调查对象涵盖了工科类、理科类、艺术类、经管类、文史类、医学类、教育类等各大类, 调查样本分布广泛。通过调查发现, 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主要包括对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偏差, 主要体现:大学生就业期望高但综合实力不足, 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较强但社会意识较弱, 大学生独立意识强但心理素质较弱, 大学生就业期望高但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
二、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原因分析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表象或是虚假信息而做出的判断失误。通过本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发现, 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的原因主要集中于社会环境, 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环境, 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
(一) 受市场经济影响, 个人主义滋生
调查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与社会意识存在认知偏差, 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较强, 社会意识存在认知较差。在经济高速发展, 新媒体涌现, 文化知识更新迅猛的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的思想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 集中表现为:“功利化”、“自我实现化”等。“个人利益主义”, 以及“个人至上”、“自由民主”等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举止, 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敢于追求自我价值, 表达自我;在社会事务中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展现自我个性与潜能, 表现出浓烈的参与意识, 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观念。但过度地夸大“自我意识”, 使得大学生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 行为上讲究自我利益, 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
(二) 受学校教育影响, 承受能力较弱
调查发现, 大学生独立意识及心理素质方面普遍存在认知偏差,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 承受能力较弱。当今大学教育普遍存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才能, 而忽视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活跃, 好动, 具有叛逆心理, 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学校教育的良好的引导, 会导致心理发展不成熟, 易受到极端和偏激情绪的影响,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三) 受家庭环境影响, 抗压能力不足
调查发现, 大学生独立意识及心理素质方面普遍存在认知偏差,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 抗压能力较低。当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孩子成为家庭核心, 父母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使得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迅速发展, 求知欲强烈, 情感世界丰富。但较高的家庭期望, 长时间的以自我为中心, 以及顺境和关爱环境家庭环境下, 大学生不知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 遇到问题容易一蹶不振, 抗压能力低, 心理素质弱。
(四) 受攀比心理影响, 自我认识不足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及本身的就业能力存在认知偏差,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较高, 但本身的就业能力较弱。
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己正确认识, 在就业认知中, 只看到大学文凭的学位优势, 却没看到自身求职技能缺乏、经验不足等劣势。他们只顾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或是埋头苦读, 考取相关证件, 而忽视校外实习经验, 缺乏提前锻炼、提升自我的机会, 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 难以在企业招聘中脱颖而出。他们在毕业时, 由于攀比心理, 普遍选择沿海发达城市就业, 一味追求高薪和舒适的工作, 就业期望与本身就业能力不相匹配, 无法胜任企业的工作, 难以获得企业的青睐。
三、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应对措施研究
针对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实际情况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这四个方面去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 政府出台相应政策, 合理引导
一方面, 政府, 企业应加快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相应的机制及体制改革, 完善“产学研”体系, 并不断扩大合作范围, 让更多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及政府提供的创业, 就业平台, 在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同时, 积累实践经验,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在进入职场后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 政府需要在合理范围内, 把控大学生毕业流向, 出台相应政策, 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等鼓励大学生到特定地区就职, 引导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树立职业理想, 不过分强调自身利益, 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
(二) 学校开展个性化教学, 满足需要
学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 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 开展“人本主义”教育, 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合理引导, 发挥大学生自我实现, 自我监督等功能, 寻求大学生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切入点,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学校应开展个性化教学, 从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出发, 为大学生提供咨询, 以满足大学生不同方面的需求。
(三) 家庭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引导
家庭应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氛围, 引导孩子树立“共同理想”观念。从小鼓励孩子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加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解, 从而使他们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 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 不损害集体利益, 自觉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联系, 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个人加强专业学习, 了解形势
大学生在学习之余, 应主动去了解当前就业新政策, 调查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有哪些变化, 并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 培养个人素质, 以符合当前企业用人标准, 同时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 做出合理的选择, 顺利就业, 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机会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应满足于现有的知识, 不断接受教育, 储备更多知识,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才能适应飞速现代社会, 一个人掌握的技能, 知识越多, 则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同时还及时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最新成果, 并试着在实践中不断的借鉴、应用, 跟上时代步伐, 为职业开创新的天地, 为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结论与建议
本课题组通过调查得出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存在偏差有以下原因:1.市场经济影响下, 个人主义滋生;2.学校教育影响下, 承受能力较弱;3.家庭环境影响下, 抗压能力不足;4.攀比心理影响下, 自我认识不足。综上可知, 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存在偏差,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为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认知偏差, 政府、学校、父母应给予相应支持, 个人也应做出相应努力。大学生是今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当就业问题改善, 大学生就业率提高, 人力资源浪费得到改善, 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