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还是考研,这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纠结的问题,对于喜欢钻研、想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考研可以说是最佳选择。因此,人文与传播学院策划了成功考研同学的系列专访。疫情当前,考研之路比往常更加坎坷,让我们一同回顾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子们的漫漫考研路,体会考研的魅力。
以梦为马 踏歌长行
——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生
王昊宇专访
王昊宇,人文与传播学院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今年以353分的优异成绩考取广西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业成绩优异,曾获得三亚学院2017-2018学年学习优秀三等奖学金、三亚学院2018-2019学年学习优秀二等奖学金。
关于考研的全过程,王昊宇向我们娓娓道来。去年三月,王昊宇踏上了备考之路。他认为,备考之初英语和专业课是重中之重,对于向他这样文科专业的同学来说,英语是相对容易取得高分的。但事实上,他的英语反而是短板,所以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他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也是最多的。
他认为,单词和历年真题是两大法宝,只要坚持不懈的运用好这两大法宝,英语成绩肯定不会差。另一方面,关于专业课,他建议,想办法找到历年真题,有针对性的展开复习,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那么最终的专业课成绩也是值得期待的。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整个过程必定不会一帆风顺,谈到遇到的困难,王昊宇印象深刻的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对考研的影响。
疫情当前,考研战线进一步拉长,从公布初试成绩到国家线的公布,从报考院校公布分数线到最后的调剂,整个等待的过程十分漫长。这对于王昊宇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认为战线拉长反而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复试。但在这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他也有犹豫和徘徊,甚至想过放弃,在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他选择一边面试找工作,一边联系学校准备调剂和复试。
就此经历,王昊宇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是,考研战线拖长的情况在未来有可能再次出现,首先要端正心态、做好时间规划,养精蓄锐做两手准备,可以选择边找工作边准备复试。今年受疫情影响,网络线上面试成了主流,甚至考研复试都取消了笔试部分,直接改为线上面试。而通过参加网络工作面试,无形之中也锻炼了自己考研复试的临场发挥及应变能力,这对考研复试是非常有益的。
采访过程中,王昊宇告诉我们,虽然考上了心仪的学校,但其实也还是有一点小遗憾的。因为他报考的第一志愿是计算语言学,这是他从大二开始就一直喜欢的专业,而且在这一领域,他付出了许多努力,甚至毕业论文都是和计算语言学相关。遗憾的是,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而是被调剂到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幸运的是,这也是他的本科专业,所以,其实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给学弟学妹的忠告是,有时候服从调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谈及王昊宇为何坚持考研时,他联想到了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面对考研升学的压力,最初的他并不是很乐意实习,但经历一番艰难求职后,他才意识到实习对大学生就业甚至对考研的重要性。尤其是从事教育类工作或行政文书类工作,实习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巩固专业知识。实习期间的经历也就更坚定了王昊宇同学考研的决心。他也坚信,考研成功意味着拥有了更高的学历,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也有了更多优势。
采访最后,他结合自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给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大学期间尽量不要以‘及格’为目标,尤其是有考研打算的同学,本科期间的好成绩不仅可以让你在复试中领先别人一步,更是为了以后的读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考研的小窍门,没有的,只要你想,金石也可雕琢,正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