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春秋之前,在吴越之地有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部落图腾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相较于其他传统节日,端午虽欢腾而热闹,却多了几分沉毅和肃然。
端午节来源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端午节习俗
一、粽子
二、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疗皮肤病。在没有碘酒等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对于孩童,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三、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申遗
2009年5月,中国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并批准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端午节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一度春秋,一度梦回
辗转荡风,与君共度
时光荏苒,端午已至
粽香浓浓,龙舟赛舞
诗词歌赋,琴瑟箫管
纪念屈原,端午安康
海报:孙泉福 文字:孙泉福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