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和兴趣中成就自我
遵从兴趣 脚踏实地
——专访优秀校友 牛良玉
又是一年毕业季,有人说:“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毕业季是在疫情中度过的,也有人说疫情给大学生活带来了遗憾。尽管如此,在我们的身边,依旧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证明青春不会在大风大浪中轻易被摧毁。让我们走进牛良玉学长,听一听他的故事吧。
牛良玉——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2021届毕业生,现供职于人民网海南频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在校期间,获得省级奖项1项、校级奖项13项、院级奖项3项。2018年5月,荣获三亚学院校园媒体节“年度最佳视觉作品”奖;2020年6月,荣获三亚学院校园媒体节“年度最佳新闻摄影”奖;荣获2019-2020学年三亚学院学业二等奖学金;荣获2020年海南自贸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本研应届生组三等奖。
牛学长回首过往时这么说道:“四年大学,最怕自己最大的特点是普通,最强的执行力是盲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敢于尝试突破,敢于走出舒适圈才是不断提高的法宝。四年后,在海南自贸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颁奖典礼暨offer夜上,站在舞台上的他,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当讲到大学四年里的种种突破自我的努力时,一家家企业纷纷为他“举牌”,为他颁奖的嘉宾也夸赞他“幽默”,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和四年前已然不同,不再是当年的“无趣”,而是增添了几分生趣,更是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喜欢那就去吧。”在被问及当初选择专业的初心时,牛学长表示,自己其实并没有做足准备,三思而行,在选择专业时了解的并不深入。只是记得父亲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权衡利弊,不如由心而发,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于是,凭着对摄影的喜爱和高中时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鼠标一击,便来到了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看多想是个好法宝。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让新闻内容更加有趣?自身与受众所认为的有趣是否一致?如何使有趣保持下去?”这些都是在学习与实践中一直困扰着牛学长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向我们说出“内容为王”这一概念。他认为,好的作品必须时刻保持优秀的质量,好的文章少不了对社会热点的信息沉淀。学习新闻专业,必须紧跟时事,不要在5G时代还上着2G网,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让那些普遍被大众认为有趣的信息渗透到自己的思想里,抓住大家的关注点。
牛学长曾说,“我的成功并不是我自己的,是老师的倾囊相助给了我通往成功的天梯”。谈到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时,学长表示“每一位老师都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不是谦让,而是由心而发。”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不论是学院还是学校官微团队都给予了他许多实战锻练的机会。在提升业务水平上,校官微陈莎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指导帮助使牛学长受益匪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毕业便进入中央媒体工作,牛学长表示这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人民网是一个很高的起点、非常历练人的平台,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专业能力的肯定,这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帮助,更离不开在海口实习期间单位领导及同事对我的帮助,是他们促成了我在新闻采编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牛学长对此充满感恩和自豪。
目前牛学长的工作较为综合全面,平时主要负责写稿、图片、视频拍摄,他表示这与人文学院“多面手”“全媒体”的专业培养方针是十分契合的,这也说明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很精准,符合社会现实需要。为此,自己将继续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不负众望。
牛学长有一些媒体行业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学习探讨。
坚定“内容为王”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任何媒体工作者来说,不论文字、视频,还是其他的呈现形式都离不开内容。同学们在校期间一定要坚持学习,打好文字基础,不断筑牢自己的文字功底,提升文学修养。其次是锻炼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学长非常赞同以下说法,作为媒体工作者,新闻舆论工作的特点是常干常新,“不日新者必日退”,由于新闻事件发生的瞬时性,我们必须做出最快速的反应。作为新闻媒体人我们应不断增强“四力”(即脚力是基础、眼力是关键、脑力是核心、笔力是落点脚),时刻保持“召之即来,来之即战”的学习、工作状态。
成功的秘诀是兴趣,但有了兴趣并不意味着前路一帆风顺。死读书不可取,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的选择,愿我们能在选择时遵从兴趣、选定目标、两眼向前、踏实而行。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字/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图片/受访者供图 小编/邱文芳 汪昱辰 责编/周凡卜)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