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一句,尽显古今风华 ——我眼中的汉语言文学


  • 2022
  • 07/06
  • 21:33
  • 专业建设

  • 2028
  • 浏览量

微信图片_20220706212757.jpg微信图片_20220706212802.jpg

2021年,我来到北纬18度的三亚学院,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这一年,我在语言和文学的世界里徜徉,不仅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也体悟了文学带给我的力量。

大一是我们的幼儿园阶段,即使是“幼儿园”也有着不少知识等着你来学。这个阶段,学校给我们安排的课程非常丰富,有专业课《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创意写作》,也有公共课《英语》《马克思主义原理》《计算机》《体育》,当然还有几十门通识课可供选择。

我本以为专业课学习就像高中语文一样简单,可打开课本,你会发现大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和高中完全不同,它更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大学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转变,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李明老师是我们的《现代汉语》老师。她的课程活跃有趣,她总是可以调动同学们的注意力,让你的大脑自觉地进行思考,汲取着文字的力量。李明老师总会拿书上的题目与自己想的题目来让我们进行对知识的巩固。有些生硬难以理解的知识就这么化解在这一道道题目之中,让你的思维时刻保持着活跃,不用担心像高中时期的语文课那样昏昏欲睡。

汉语言文学是严谨的,有深度的。

我们还有一门专业课是《文学概论》,单听这个名字就是很有挑战的一门课,概论一定是超多理论知识点,又要死记硬背了!没想到,这门课却是一个年轻的老师,我们亲切地喊她样样老师。她讲课总是妙趣横生,我们一点也感受不到这门课的枯燥,生活中的事件,综艺节目,当红影视剧都可以作为上课案例,这无形之间就拉近我们与她的距离,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就变成了一个个能歌善舞的小人印刻在你的脑海里。

汉语言文学又是生动的,具有故事性的。

汉语言文学的世界不是枯燥老旧的,是充满色彩与活力的。它是一个老父亲,它将字、句、词、诗、词、文托付给我们。我们是它们故事的见证者,传播者,创作者。

其实刚开始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学,同时我还觉得自己有些笨,自己打击自己,只知道闷头往下学,往秃了背。

但有着一段话一直伴随着我,在我阅读过的文章中,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文学这东西,“太聪明的人根本碰不得,聪明人就会分心,就会旁骛。老一辈的作者,文学对于他们而言就好像风雪暗夜荒原行路人手中所拿的那根小火炬,因为风大,你只好用手护着火火苗——而护得急了,连手都差点烧烂。但你不能不好好护着它,因为在群狼当道的原野中,—旦火熄了,你就完了。那火炬成了你的唯一,你忍着手心的疼痛,抵死护好那小小的蹿动的火苗。现在的作者不是,写作是他众多本领中的一项,他靠此吃饭,或者不靠此吃饭,他表演,他享受掌声和金钱,他游走,他回来,他在排行榜上。他翻阅这个月的新书,他的心不痛,从来不痛,因为他是个快乐的书写作业员。”

“而老一辈的作者,他们手中捧着火苗前行,那火苗便是文学。那烫得人手心灼痛欲焦的文学。你忍受,只因在茫茫荒郊、漫漫长夜,风雪相侵,生死交扣的时刻,舍此之外,你一无所有。"

“相较之下,今日的文学是众多消费品中的一项,是琳琅市场上和肥皂和电池和冰箱除臭剂和洋芋片和保险套一起贩售的东西。一旦退货,立刻变成纸浆。”

“现代的作者也许更有才华,但文学女神要的祭品却是你的痴狂和忠贞。”

我眼中的汉语言文学就是这么的高大上,它孤傲,它屹立,它存在于古今之间,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我们学习着,也在记录着这风骨才情。

微信图片_20220706212807.jpg

                                          


(文字/宋思莹 艺学教研室供稿 指导老师/申素样 编辑/汪昱辰)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招生电话:0898-88386743
  •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方抖音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