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与鉴赏能力。4月11日,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邀请中国诗歌学会社会活动部副主任,诗人马文秀开展“写作:对诗意生活的挖掘”主题讲座。讲座由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副主任胡冬智主持,天涯创意写作中心成员以及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学生聆听了讲座。
马文秀从“诗意生活与生命追求”开篇,阐明写作“要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行迹。”人生如同旅行,生活是沿途的风景。只有感受不同的风景,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丰沛人生阅历;要善于发现生活,走进生活,这样才能从生活中不断收获写作灵感。积累写作素材时,要重视深入内心的挖掘,把握有限的经验,挖掘无限的潜能。
随后,马文秀从自身创作展开,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马文秀提出,同学们闲余时多散步,散步能够感受生活中的细节。她还提到著名作家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某一天行走途中见到一个事件引发的思考。马文秀结合生活所见所闻,如《坐在地铁上的赤子》是在乘坐北京地铁十号线时看到奋斗者的不同形象现场创作而成;《在夏宗寺与文秀相遇》是在夏宗寺时遇见与自己同名的僧人时有感而发;《夜幕下的骑行者》是在下班后等待红绿灯时的所见的感想;长诗《老街口》的创作也是在遇见百年藏庄塔加村,在惊奇与惊喜中创作的,这些作品都是行走的最好照见。从写作源头去提取诗意、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展开创作,这可能是诗歌不错的门路。
马文秀还提到——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她认为“心通万物”,诗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她特意列举其作品《照进彼此》,认为:文字的语言完全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只有多阅读,多从生活中感受诗意,发现诗意,才能收获诗意。
在互动环节中,马文秀耐心地为同学们释疑解惑。胡冬智副主任代表学院聘请马文秀为人文与传播学院创意写作中心行业导师。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马文秀,女,回族,出生于1993年,青海民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诗歌学会社会活动部副主任。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国作家》《文艺报》《民族文学》《青海湖》《上海文学》等报刊,部分作品被译成多个国家(民族)语种推介到国内外。出版诗集《雪域回声》,长诗《老街口》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曾获第五届中国长诗奖、郭小川诗歌奖、《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现代青年》杂志2019年度最佳诗人奖等奖项。
图文/陈颖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