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雕像
徜徉在三亚学院美丽校园里,你会与那些矗立在各个地方的铜像不期而遇。古今中外那些伟人先贤们汇聚在落笔峰下、白鹭溪畔,默默值守,赋予这片热土别样的钟灵毓秀,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
雕像高耸在那里,
伟大先贤的形象栩栩如生,
他们的形象,不仅是美丽的艺术品,
更是启迪我们的灵魂。
雕像,是一种力量,
它的存在,让我们感悟到伟大先贤的思想和实践,
更是激励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雕像,是一种启示,
它让我们认识到伟大先贤的精神和理念,
更是引领我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雕像,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间,
它是一种传承,
传承着伟大先贤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更是传递给我们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雕像,是我们文化的瑰宝,
它让我们记得过去的伟大,
更是让我们塑造未来的信仰。
胡适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胡适半身像位于书知1号楼草坪南侧,锡青铜制品,高约0.8米,重100千克,立于2014年12月31日。胡适曾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大学师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也应谨慎、认真、严肃。
鲁迅
鲁迅(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南京求学时取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署名鲁迅。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征程中最伟大的旗手,在他的葬礼上人们用民族魂的旗帜覆盖在他的灵柩上,这象征着无论是在他活着的时候,还是在他死去的时代,他作为民族精神的伟大符号将永远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万古长留。鲁迅全身铜像位于书山馆正门前广场,锡青铜制品,按人物1:1:4设计,全身高2.3米-2.5米,重量900千克,立于2018年1月24日。鲁迅传奇的一生警醒着无数青年们珍惜当下最美好的时光,在宝贵的青春时代挥洒汗水,为自己的人生、为中国的未来奋斗不止。
费孝通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江苏吴江(今苏州吴江区)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中央民族大学名誉校长。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费孝通半身像位于社科楼门口左侧草坪,锡青铜制品,高约0.8米,重100千克,立于2014年12月31日。从乡土中来到乡土中去,立于社科楼前的费孝通雕像无疑为社会学专业学子做好了榜样。
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主要从事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航空工程、火箭导弹技术、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领域的研究。钱学森半身像位于丝路商学院门口,锡青铜制品,高约0.8米,重100千克,立于2014年12月31日。钱学森先生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就像丝绸之路的根在中国,丝路商学院学子也将从这里出发,奔赴世界各地。
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985年),中国著名数学家,曾赴外留学、任教,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但毅然决定返回祖国怀抱,开创了多个新的领域,培养了陈景润等顶尖人才,推广了数学理论,找到了数学和工农业发展结合的道路,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科学家中的标志性人物。华罗庚半身铜像高70cm,铜壁厚8mm,重量约110kg,矗立在三亚学院白鹭苑酒店对面的皇家云水广场。华罗庚论证数学定理,解开科学难题的才智让人敬仰,他为国为民,亲自带领同胞向前的行为更是可歌可泣,无愧“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数学家”的称号。以华罗庚为榜样,新时代的青年才俊要奋发有为,服务社会和人民。
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一生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奉献给了人民。袁隆平去世后被全国多地群众自发纪念,并冠以“无双国士”的名号。这座铜像正是为了缅怀这位伟人,由校友捐赠,矗立在三亚学院书会堂大门口,面向东区书味堂。铜像一侧刻有袁隆平先生的名言“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仓禀实而知礼节,没有任科社会能够离得开农业的供养。袁隆平先生和同仁们殚精竭虑,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温饱问题,造福人类,堪称伟业。这座铜像提醒所有路过的师生,不忘“禾下乘凉梦”,心怀天下济苍生。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科学、政治和玄学等。亚里士多德半身像位于理工学院大楼东侧,锡青铜制品,高约0.8米,重100千克,立于2014年12月31日。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真理的追逐永无止境,三亚学院的理工学子在对自然科学的追求过程中亦应如此。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李伊涵)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