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乡村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施展才华的舞台。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农业强国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上奋力奔跑,谱写乡村振兴的青春华章!
我们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三下乡”《像素美丽乡村》实践队的成员,在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是跟随贵阳市观山湖区“返家乡”实践活动的小伙伴们一同协助参与的。在此次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实践队成员主要负责《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赴观山湖区研究生社会实践成果座谈会暨授牌仪式》座谈会的会务工作,包括会议资料的审阅修改及打印、背景PPT的制作、北林实践成果PPT的现场电脑调试、会议现场的拍摄、台签的制作打印及摆放、签字笔与矿泉水的摆放等工作。
7月14日,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赴观山湖区研究生社会实践成果座谈会暨授牌仪式在观山湖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行。有关部门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本次座谈会。
首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王嘉琦同学以“绿色发展,一路黔行”为主题汇报7天时间里在乡村振兴、林下经济探索、科普宣传、实践研学、走访调查等多维度形成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报告。成果报告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背景,通过“讲、说、研、勘”的实践方式形成《高寨村林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篇。
实践团祁怡霏同学以《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案例分享与经验借鉴》为题,结合德吉村、华溪村等发展经验,为高寨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会上,有关部门领导向北京林业大学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期待北京林业大学持续在人才驿站开展社会实践。随后,有关部门领导在交流中宣介了观山湖区人才政策,向北京林业大学的同学们发出留筑邀请,期待我们在今后的发展和就业创业路上来到贵州,为贵阳贵安的发展注入专业才干。了解党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振兴人才,了解党史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党的历史是一部宝贵的财富,通过深入研究党史,可以明确乡村振兴的使命和责任,增强为农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同期举行,标志着北京林业大学与观山湖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社会实践共联共建方面步入了新阶段,成为北林学子今后来筑开展社会实践的新起点。未来,北京林业大学源源不断的专业化人才将来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贵阳贵安乡村振兴注入北林血液。
人才驿站作为大学生们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社会互动的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脉搏,汲取宝贵的人生经验。在实践的同时,我们《像素美丽乡村》的成员还参与学习了相关党史内容,让这次实践更具深度和内涵。为了使此次社会实践更加有实效,我们还决定把学习党史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党史资料和研讨交流,我们实践队成员加深了对党的发展历程、党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我们从中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守初心使命,筑牢乡村振兴的思想根基。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过程中继续筑牢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真正做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更加贴近人民需求的姿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宏图伟业中。这样的学习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激发了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热情。
出行前,北林实践团队与观山湖区实践地负责人积极联系,围绕实践主题、日程安排、拟解决的实际问题等方面多次召开研讨会议。针对实践地基本情况和实践活动主体内容,团队成员分组制定工作方案、理清调研思路、明确任务分工。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7月8日,实践团到达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朱昌镇高寨村人才驿站。驿站负责人向北林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见面会上,他们围绕观山湖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驿站定位、基础设施、周边资源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驿站的基本情况。实践团带队教师对驿站全体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表示了感谢,向对方介绍了本次实践团队的任务目标、预期成果和行动计划。驿站负责人在听取实践团的工作计划后,对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此前,相关部门领导曾带领北林实践团成员参观走访高寨村村委会、移民广场等地点,介绍高寨村的发展历史和生态文明建设措施,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高寨村神鹊茶厂、草莓观光园等乡村振兴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成长历程,倡导新时代青年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据悉,本次贵州实践团将聚焦生态文明宣讲和绿色科技创新两条主线,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充分发挥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预计在未来一周开展多项实践活动,为地区发展积极贡献北林力量。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和党史学习,我们《像素美丽乡村》实践队成员受益匪浅。我们不仅了解了乡镇党建工作的具体情况,也深化了对党的历史使命和党的理论的认识。同时,我们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到自己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编辑/叶焮焮)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