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个故事,说的是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给她题扇,写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但是这书法家一紧张漏写了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勃然大怒,来了句“你戏弄哀家,拉出去砍了!”
关键时刻,被吓着的书法家急中生智,赶紧说自己原本只是写了首小令,还高声朗诵出来。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明知他是诡辩,却也无理由砍人家头,只好作罢。 瞧瞧,学好汉语关系到一条人命。 冬天冷的时候, 能穿多少就穿多少; 夏天热的时候, 能穿多少就穿多少。 三亚这么热,不知道你又穿了多少呢? 汉字是汉语的基础,汉字是形音义融合的文化生命体。品读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一词一句一字,无不潜藏着玄妙的文化密码。汉语在交流和认知的功能之外,也承载着审美功能,字音无疑是这个 文化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关于一些字词发音的讨论,成为网上热点。不少网友们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例如同学们经常在文中看的“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比如同学们在道别的时经常说的“拜拜”(bái bái)。“拜”,《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注音 bài,第 6 版增加了注音 bái。 诗句中“乡音无改鬓毛衰,‘衰’在诗中本读cuī,教科书上注音是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在诗中本读xiá,教科书上注音是xié;一骑红尘妃子笑,‘骑’在诗中本读jì,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qí……” 认真推敲完这些字句,同学们是不是就如同推开了一扇扇神奇之门,通往那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氤氲着无穷的文化韵味! 2月21日是国际母语日,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保护语言和文化多样性而提倡设计的 纪念日,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母语,历史悠久的汉语,汉字的读音一直在变化就是汉语活力的一个体现。 语言是我们日日挂在嘴边的交流工具,也是文化流淌千年的重要根基,汉字的读音有了修正,能够让我们更好,更准确的了解汉语的魅力,传播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之美还表现在形态上,也就是笔画或者说各个部首所代表的意义。 例如,常用的(亻)人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人及和人有关的动作,行为、称呼、性格、事物等。例,依,他…… (冫)部、两点水,作为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温度低或水有关的事物。例,冰,冷,凉…… (阝)部,左耳旁作为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例,院,阳,陆;右耳旁作为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例,部,都,邺……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丫”这个象形字,本意指树枝的分权,枝丫。这个字我们写在纸上,就如同用简笔画画了一棵树,上面两笔是伸展着的枝丫,下面一竖是树身。后来“、r”用来称“丫头”,也是因为古代的女孩子头上梳着两个发髻,像个“丫”字。 如“森”字,“森”也是会意字。大家看“森”字,像不像我们经常画的森林?而且在“画”时还利用了透视的原理:远处的树木看到得少,所以上头只有一个“木”字,近处的树木看到得多,所以下面有两个“木”字。 汉字里,有一堆很有趣的字,它们看上去似乎是两个单独的字,但其实是一个字。 孬——nao 很不好,那就是孬 嫑——biao 一个字的拒绝,还是不要 烎——yín 把火打开,那就是光明 槑——mei 两个呆,真是很傻很天真呀 汉字意义的美感实际上主要体现在汉字所要表达的世界观和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理念上,有很多汉字结构精巧、蕴含深厚的哲理。 来来来,我们再来试试“一排永远写不工整的汉字” 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 二本与半卉一十士廿卞广下厂下广卞 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半 卉一十士廿卞广下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 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半卉一十士 廿卞广下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一十士 二上旦上二本与半卉一十士廿卞广 下厂下广卞廿士十 同学们是不是很久没有主动地拿起笔和纸写汉字了,有一种久违的僵硬感?那我们今天就一练到底,刚写完写不齐的字,再来看看强迫症牛人对整齐的极致追求。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写了首同旁诗《戏题》,一句诗中的每个字都用相同的偏旁或者部首组成,整首诗整齐而美: 逍遥近边道,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 僮仆侍逼侧,泾渭清浊混。 除了同旁诗整齐划一,同旁对联不仅整齐,意思还对仗工整,内涵丰富,又点题。 远近通达道 进退返逍遥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手指的僵硬感消失了吗?随着高科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用笔写字的同学越来越少,毕竟没有科技打字法方便快捷。更有甚者,小编了解到有厂家生产了一种懒人钢笔,可以通过拼音打字,然后让钢笔在本子上写字,还是正楷那种哦!老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笔头作业了! 古话说:字如其人,从每一个人的书写中都能体现出不一样的独特风采。 汉字之美之妙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挖掘,现如今微博上讨论得热火朝天的读音修改议案尽管相关方面表示目前尚未有定论,但由此所引起的反响提醒同学们,当以敬畏之心呵护汉字之美。优秀的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汉字之美,需要你我他共同呵护。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陈书然)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