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AI迅猛发展的当下,文科的未来成为热议焦点。“文科衰落论”与“文科崛起论”针锋相对,前者聚焦文科在就业和技术冲击下的困境,却忽视其深层价值;后者则看重文科在应对伦理、促进交流方面的潜力。
实际上,文科在AI时代危机与机遇并存。全球高校文科规模收缩,传统知识体系亟待革新,但文科所赋予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能力,又是无可替代的优势。
人文与传播学院的老师针对这一现象深入思考并撰写短文。本期“AI时代,文科何去何从?”栏目,将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让我们一起从中探寻文科的发展路径,期待文科与AI相互赋能,为人类文明注入新活力。
AI时代的文科命运:
在危机中寻找重生之路
刘继保
在技术狂飙的AI时代,文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实用主义浪潮下,文科的理论性与AI技术的应用效能形成鲜明对比。全球教育体系正经历剧烈震荡:美欧日韩包括中国等多国高校缩减文科规模,STEM学科成为时代新宠。这场危机背后,折射出人类社会对技术功利主义的过度崇拜。文科危机的深层症结在于知识生产体系的错位。传统文科过度依赖主观思辨的知识框架,难以适应技术驱动的现实需求。当AI在数据分析、模式预测等领域展现出惊人效率时,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的价值认知体系遭遇解构危机。但就此断言文科将消亡实属短视,其核心价值正以新的形态显现。
文科的不可替代性源于三大战略支点:首先,批判性思维与价值判断能力,这是应对AI伦理困境的关键武器;其次,跨文化理解与人性洞察,构成国际话语权争夺的软实力根基;最后,复杂系统的整合能力,为技术发展提供人文坐标。这些特质恰是AI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文科的重生需要完成三大突破:一是技术融合创新,运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工具革新研究方法,将文本分析转化为可量化的社会洞察;二是学科边界重构,建立人文+的复合知识体系,如数字人文、认知哲学等新兴交叉领域;三是价值范式升级,从纯理论思辨转向问题导向,在现实议题中重建学科话语权。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最古老的文科往往孕育着最前沿的思想革命。那么,文科的未来在哪里?拥抱技术,成为AI的驯兽师;深耕人性,挖掘AI无法触及的领域;跨界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文科的未来不是被AI取代,而是与AI共生。
我们人文领域的学者们要记住: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它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没有退路。当技术理性触及天花板时,人文智慧的破局之力必将重新定义人类文明的未来图景。
注: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专业的简称。
AI时代下文科会走向何方?
王宇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大家对文科的发展前景逐渐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即“现在的文科,死个80%也没有问题”与“文科为王的时代,或许才刚刚到来”。这两种论调反映了对文科在当代社会中角色的两种极端看法。第一种论调认为文科在现代科技主导的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大部分价值,而第二种论调则认为文科的重要性正在重新崛起。
“现在的文科,死个80%也没有问题”
这种论调通常源于对科技和实用主义的过度推崇,认为只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许多文科领域的研究被认为缺乏直接的实用价值,无法像科技那样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或技术进步。一些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技术驱动的行业中,STEM背景的求职者往往更受欢迎。随着AI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某些文科领域的工作(如基础的数据分析、简单的文案写作等)可能会被机器取代,进一步削弱了文科的“实用性”。
基于实用主义导向、就业市场压力、技术替代等维度的考量,文科似乎没有了发展前景。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文科在塑造社会价值观、文化传承、伦理思考、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即使在某些领域文科的直接经济价值不明显,但其对社会精神与心理整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从个体角度而言,在基于文科延伸的现代服务行业中,消费者更是对敏锐的心理捕捉力与同理心带来的情绪价值有更高的要求。
“文科为王的时代,或许才刚刚到来”
这种论调则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文科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新时代中得到了新的机遇。
随着AI、大数据、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社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文科背景的学者和思想家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理解、跨文化交流和多样性管理变得愈发重要。文科领域的学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价值观,促进全球合作与和平。在自动化时代,许多重复性工作将被机器取代,而人类的创造力、情感智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文科教育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技术快速变革的时代,历史学和哲学等学科能够帮助人们反思技术发展的轨迹和未来方向,避免重蹈覆辙,并为未来的社会变革提供思想指导。
总而言之,这两种论调实际上反映了对文科的不同理解和期待。第一种论调更多是从实用主义和短期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而第二种论调则从更长远的社会发展和人类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待文科的作用。在短期内,某些文科领域可能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就业市场和技术替代的压力下。但从长期来看,文科在塑造社会价值观、文化传承、伦理思考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科技和人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科技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而文科则提供了使用这些工具的方向和意义。两者结合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文科似乎终于来到了最纯粹的维度,无用乃大用的哲学思维力的弧光显现,对思想力、批判力的培养,文科终于拂去了致力于训练“术”的浮尘。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陈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