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涛教授这次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资金后期资助项目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申报获批的。伏涛2011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多元视野下的乾嘉常州诗人群体研究》,22万字。毕业后坚持打磨,增益至34万字。在同门的鼓动下,2020年10月以《乾嘉常州诗人群体研究》为题申报获批。2023年10月以37万字的书稿提交结项,经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审核2024年11月准予结项。结项成果近期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社出版。回顾该项目申报与完成过程,他颇有感慨。他说,申报项目要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自我。十年磨一剑,伏涛这一项目,从博士毕业到申报获批正好十年,获批后又花了三年时间加以完善,主要是语言上的凝练、内容上的充实以及结构上的调整。
结项后,伏涛教授在其他教授的影响下又开始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伏涛教授认为,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与科研,科研不但不影响教学,反而会促进教学,他希望我院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两不误、双丰收。
伏涛教授认为科研需要定力、耐心,需要长时间坚持,尤其是国家社科项目的申报与完成,没有长时间的潜心积累,认真准备,是很难获批,很难完成的。学术研究需要探赜索隐,钩深致远。需要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这就要求研究者能坐得住冷板凳,能坚持不懈,孜孜以求!
伏涛教授认为申报高级别的项目,需要很强的毅力外,还要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较高的学术站位,需要吸取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理念,进行交叉研究。
伏涛教授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科研需要锲而不舍、皓首穷经之精神。他决心向我院其他教授学习,继续努力!他希望中青年教师能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提振精神,凝神定气,在人文学院这块学术热土上蓬勃发展。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认真科研,为自身的成长、学院的发展,也为我校升为三亚大学作出自己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胡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