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文与传播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语言科技)专业
语言科技2301班的「实习团队」
——陈高烽、施聂紫姿、郑宇
在学院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下
于五月初前往杭州湾吉利汽车研究院开展实习
当「语言科技」撞上「汽车黑科技」
从课堂到职场的跨界挑战
他们带着学校中学习到的技能
一头扎进汽车智造的数字世界
在这个夏天开启「职场副本」——
原来文科生也能玩转「技术流」!
AIGC 视频:用 AI 给汽车「讲情话」
当工业机械遇上数字创意
他们用 AIGC 技术拆解汽车美学
从智能生成脚本到动态分镜设计
为产品编织场景与叙事
用 AIGC 生成脑中所想
让故事跃然「屏」上
为吉利汽车的数字内容矩阵注入Z世代的青春活力~
项目管理:00 后也能 Hold 住全局
从对接需求到进度跟进
从跨部门沟通到细节把控
他们在真实项目中历练「全局视野」
用严谨态度和高效执行力
赢得团队伙伴的认可
原来「00 后」也能把项目管理玩得很「6」!
UI/UE 设计:给汽车交互「磨细节」
从用户体验调研到界面逻辑优化
他们用「语言科技」的细腻感
打磨车载系统的每一个交互细节
让科技感与人性化在屏幕上「握手」
原来设计不只是「画图标」,更是「懂人心」!
实习彩蛋:比技能更重要的成长
「第一次在真实项目里理解『需求迭代』」
「原来团队脑暴比课堂讨论更刺激!」
「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和制造业产生化学反应」
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中
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能提升
更有对「科技 + 人文」融合的全新认知
实习感悟
目前,实习已过两个月有余,三位同学对于自己实习工作也有了不少的感悟。
陈高烽:
这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对我来说收获颇多,从处理复杂任务时的手忙脚乱,到如今能拆解需求、冷静推进,最大的收获是在真实项目里读懂了「需求迭代」——每一个方案都会在用户反馈与团队协作中不断进化,要求我们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职场教会我的不仅是技能提升,更是用动态思维应对变化的能力。
施聂紫姿:
实习让我跳出了课堂框架,当不同专业背景的同事为一个方案激烈讨论,亲身参与和团队中各位优秀的老师和同事一起「头脑风暴」,最终碰撞出超越预期的解决方案,那种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学习到的知识以及获得的成就感,远远超越了独自硬啃。我开始明白,职场成长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堆砌,更是在协作中看见自己的短板,然后像海绵一样吸收他人的经验。
郑宇:
实习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专业跨界」的大门。当我的技术知识与设计、运营同事的思路融合时,竟然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原来一个功能的实现,需要技术逻辑、用户体验、商业价值的多重咬合。现在的我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的工作内容,更想主动挑战跨领域项目,积极学习不同领域的前沿技术,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做一名多领域跨学科的「全能型选手」。
从校园到初入职场,他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是在需求迭代、团队协作与跨界融合中,对「科技+人文」的融合有了全新的认知。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文/陈高烽 施聂紫姿 郑宇 图/陈高烽 施聂紫姿 郑宇 编辑/郭学哲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