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圆转处 青春刻度深 ——从萌新到追光者的大学纪实


  • 2025
  • 07/06
  • 2:20
  • 学子风采

  • 11
  • 浏览量

人物介绍

苏妲,三亚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学校活动。热心助人:主动为同学提供学习与生活上的帮助,是社团和班级中的“暖心担当”。积极成长:在兼顾学业的同时,通过社团与志愿活动全面提升沟通、协作与领导能力,本学年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突破性进步。 在学校获得了普通话证书和社团活动奖和太极拳比赛奖,通过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校外的太极拳比赛,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用行动踏出最美的风景线。

获奖证书

1.2024年中国国际职工沙滩运动会太极拳比赛暨2024中国职工太极拳大赛。三亚学院武当赵堡太极协会赵保太极拳三等奖。

2.2024年中国国际职工沙滩运动会太极拳比赛暨2024中国职工太极拳大赛。三亚学院武当赵堡太极协会女子青年组赵堡太极拳二等奖。

3.2024年中国国际职工沙滩运动会太极拳比赛暨2024中国职工太极拳大赛。三亚学院武当赵堡太极协会女子青年组赵宝太极拳24式一等奖。

4.2025年第1届“亚洲太极拳日”太极拳展演暨2025年全国太极拳健身站点网络比赛。赵堡太极文化研究中心 三亚学院武当赵堡太极协会三等奖。

   5.武当赵宝太极协会在2024年秋学期社团活动中获得“月之星”称号。

       6.三亚学院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入选青年百young高校社团风采展示活动。

  去年九月的风还带着夏末的余温,我攥着被汗水浸得微卷的录取通知书,站在大学校门的阴影里。行李箱滚轮碾过沥青路面的声响,像极了胸腔里砰砰乱跳的心跳——那是大专毕业后再次踏入校园的忐忑,也是对本科生活揣着七分憧憬三分茫然的真实写照。当“新生报到处”的横幅在秋风里晃出模糊的虚影时,我还不知道,一场关于圆转与成长的故事,正从太极拳协会那招“野马分鬃”的起势里,悄然展开。

  社团招新那天,太极拳协会的展位前像洇开的墨痕。几位学长演示时,衣袂带起的风都透着一股子“刚柔并济”的讲究——他们脚下生根,掌间却转出流水般的弧线,明明是缓慢的动作,却让围观的我看得屏住了呼吸。会长那句“试试吧同学”像颗投入心湖的石子,等我回过神时,报名表上已经落了我的名字。

真正的考验藏在清晨六点的操场。当室友的呼吸还裹在暖烘烘的被窝里,我已经踩着月光往训练馆走。十二月的晨风像细针,扎得脸颊生疼,可教练总说:“太极练的就是这份耐得住寒的韧性。”第一次完整打完二十四式时,指尖还在发抖,心里却先开出了花;但更多时候是对着“云手”动作较劲——拧腰转胯的角度、手腕翻转的弧度,常常对着镜子练到肩膀发酸,直到某个清晨突然找到“圆转如意”的感觉,才明白何为“百炼成钢绕指柔”。最难忘“金鸡独立”的平衡关,多少次晃着晃着就跌坐在地,裤腿沾了草屑也顾不上拍,爬起来继续练。有次膝盖磕出了青痕,队友递来的云南白药喷雾混着晨露的凉意,忽然就懂了:成长从来不是单枪匹马的冲锋,而是在跌倒与站起间,学会和时间讲和。

  市里要办太极拳比赛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卡在竞赛套路的“坎”上。报名表在手心攥出了褶皱,是教练那句“试试才知道”把我推过了心理关。备赛的日子像被拉长的太极圈——清晨加练基本功,傍晚琢磨新招式,有时操场的灯都熄了,我还在借着手机光亮抠动作细节。有次练“独立挑掌”时,单腿站到发麻,突然想起第一次看学长演示时,他们稳如松桩的姿态。原来那些看似轻松的“圆转”,背后都是千万次肌肉记忆的堆砌。

 

  比赛当天的聚光灯有点晃眼,可当音乐响起时,三个月来晨练的霜、加练的月,突然都凝在了指尖。起势、云手、收势……当裁判念出三等奖时,眼眶突然发热。奖状递到手里时还带着油墨的温度,我在获奖感言里说:“太极教会我的,是‘欲速则不达’的智慧。”后来才发现,这句话里藏着更深的答案——就像图书馆志愿者岗位上,为老教授找到那本角落参考书时,他拍着我肩膀说“好样的”;就像整理书架时,从晕头转向到能闭着眼睛说出分类规律;就像“同学”渐渐变成“小帮手”时,那些藏在“谢谢”里的暖意。

 

这一年的光阴,被太极的圆与图书馆的方框成了独特的形状。从大专到本科的蜕变,从来不是某个瞬间的顿悟,而是晨光中滴在操场的汗珠、书架间穿梭的身影、奖状上油墨的重量,一点点攒起来的刻度。如今站在大一的尾巴回望,那些曾以为熬不过的清晨、扣不过的动作、找不着的书,都成了掌纹里的年轮——原来人生最扎实的成长,从来都藏在太极般圆转的坚持里,藏在服务他人时那份朴素的热忱里。

 

2025年的风已经吹来,愿每个认真走过的日子都有回响,愿那些圆转间的刻度,终能连成照亮前路的光。

获奖感言

  在茫茫人海之中,我以积极热爱的心态参与社团活动去为我的大学生活书写了五彩缤纷的热烈青春。在忙碌中寻找自我,在忙碌中充实自己,在学校中丰富自我认知。愿我们都能幸福着,如愿以偿,努力的每一步都将会在某一天绽放光芒。加油!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吴思莹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





 









  • 团学工作
  • 学生活动
  • 学子风采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招生电话:0898-88386743
  •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方抖音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