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校园的宁静被另一种“学习热潮”取代。广告2201班学子带着课堂所学,赴浙江日报集团“潮新闻”、无忧传媒等多家企业,展开岗位实习活动。在真实产业环境中,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复杂问题的硬核能力,亲身践行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
广告2201章烁:走进无忧传媒的新体验
当我走进当今MCN公司头部的无忧传媒实习,像一场沉浸式的直播行业实战课,让我从对直播运营一知半解的新手,成长为能独立跟进流程的“准从业者”。
招募主播是我接触的第一块工作。最初只是机械地在平台上寻找目标人物并发出合作邀请,直到跟着前辈走招募流程,才明白这行的“门道”——不仅要看颜值和口才,更要观察候选人的镜头感、抗压能力,甚至是对粉丝心理的敏感度。让我对于主播的招募增加了心得,学到了直播行业的“识人术”。
直播运营的日常像在“走钢丝”。每天开播前要反复核对脚本、检查设备,连补光灯的角度都得调试三遍;直播时紧盯屏幕,既要提醒主播把控节奏,又要快速回复粉丝提问,遇到突发状况更是心跳加速,这种高压状态下,我的应变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突飞猛进。
直播复盘则是让经验落地的关键。每晚结束后,团队会围坐分析数据:点赞峰值与主播话术的关联、转化率低的时段原因、粉丝留言里的潜在需求……这种“数据说话”的思维,让我明白直播不是凭感觉,而是靠细节优化。
这段实习让我看清了直播行业的真实面貌:既有机遇带来的光鲜,也有背后无数个细节堆砌的琐碎。更重要的是,我不仅掌握了运营技巧,还收获了团队协作的默契与对行业的敬畏心——原来每个成功的直播间,都是运营、主播、技术等多环节咬合的结果。这些成长,比任何证书都更有分量。
广告2201汪灵轩:用镜头煮一壶“新茶香”
在浙江日报集团“潮新闻”平台,深度参与“茶博览”栏目的短视频制作(拍摄+剪辑),是一次将深厚茶文化与现代传播融合的独特历练。
一方面,实习中会面临视觉叙事挑战,需要思考如何将茶艺的静美、茶山的壮阔、茶史的厚重,浓缩在几十秒的镜头语言中,这要求精准捕捉细节(如茶叶舒展、茶汤色泽、匠人手势),并通过景别切换、节奏把控营造沉浸感;另一方面,也让我明白剪辑即“再创作”的过程: 面对海量素材,剪辑不仅是拼接,更是提炼核心价值。需平衡专业深度(如工艺讲解)与大众吸引力(如美感冲击),运用字幕、音效、转场强化信息点与情绪共鸣。
同时,在从事运营相关工作任务中,让我明白“文化网感”的重要性:尝试结合热点话题、年轻化配乐、创意分镜, 为传统茶文化注入“潮”基因,这样更易触达Z世代用户。
另外,此次实习还帮助我树立了精准的定位意识,由于我所在的“茶博览”栏目有其固定受众与调性,拍摄剪辑始终服务于栏目定位,因此我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内容既具知识性、审美性,又符合“潮新闻”的新媒体传播特质。
从广告课堂到生产岗位,从书本原理到市场脉搏,这场暑期实践正成为我院深化产教融合的鲜活注脚。随着合作版图持续拓展,未来将有更多学子在实战项目中淬炼成钢,为服务区域发展和社会建设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郭伟涵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