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下午,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刘继保教授受邀前往三亚市图书馆“人文三亚”文化讲堂,以“谈《红楼梦》人物——秦可卿”为主题,为在场师生与市民呈现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文学温度与思想锐度的讲座,赢得了全场听众的热烈反响。本次活动由三亚市公共文化中心主办、三亚市图书馆与三亚人文地理协会联合执行。


刘继保教授从学术角度,通过器物的能动性、空间的表演性、主体的消解性,对秦可卿身上的三大谜团进行解密:身世之谜、葬礼之谜、卧室之谜,指出曹雪芹在18世纪就预见了后现代的核心问题。
刘教授首先从秦可卿的身世之谜入手,指出其“抱养”之说为曹雪芹精心设计的烟幕弹。他结合原著中秦业家境、焦大醉骂等细节,提出“废太子之女”说的合理性,认为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可能涉及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政治背景,其嫁入贾府实为一场高风险的政治联姻,她的身世是贾府一切“不合常理”之事的根源。
在葬礼之谜部分,刘教授剖析了秦可卿葬礼的“超规格”现象。他指出,这场葬礼不仅是贾珍为掩盖丑闻的危机公关,更是一场向皇室表忠心的“政治表演”。从“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木到大明宫内相和北静王的路祭,每一个细节都暗藏玄机,是贾府由盛转衰的“回光返照”。
最后,刘教授聚焦于卧室之谜,将秦可卿的卧室解读为“三重空间”的叠加:现实空间、情欲空间与寓言空间。他指出,卧室中陈列的皇家器物不仅暗示秦可卿的公主身份与不伦关系,更是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的关键入口,承载了《红楼梦》情与空、真与假的哲学内核。
刘教授强调,秦可卿身上的三大谜团相互关联,构成理解《红楼梦》政治隐喻与悲剧结构的重要线索。她的身世是“因”,葬礼是“果”,卧室则是“核”,三者共同揭示了一个被时代裹挟的女性命运与一个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败轨迹。


作为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刘继保教授的学术履历堪称深厚。刘继保教授现任我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红楼梦学会(国家级)常务理事,核心期刊《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国家级)常务理事。省级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曾为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中央电视台青少部栏目)做过两集脚本和文字统筹。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红楼再聚首》,并与新版《红楼梦》剧组座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1项。参与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主要著作有《红楼梦文化阐释》(河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红楼梦评点研究》《红楼梦名家汇拼本》(上下两卷)《人间词话意满楼:宋词背后的故事》《浅斟低唱:宋词背后的故事》等著作,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文摘》《明清小说研究》《中州学刊》《社会科学辑刊》《红楼梦学刊》等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刘继保教授此次受邀担任“人文三亚”文化讲堂主讲人,既是地方文化机构对刘教授学术造诣的高度认可,更是我院与地方文化单位深化合作、共享优质学术资源的重要体现。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顾启航 图/李恩雨 编辑/孙嘉硕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