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学习贯彻学校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精神,主动适配媒体融合深度发展背景下的行业人才需求,将专业改革方案从 “顶层设计” 转化为 “落地实践”,2025年11月5日下午,播音系于书明楼A306教室,召开教学结构性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化学习与研讨论证会。会议由播音系副主任潘娴老师主持,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孟翊莅临指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体教师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方案优化、课程落地、实践强化”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注入实操动能。

会议伊始,潘主任首先带领全体参会人员深入学习了学校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的核心精神,就学校结构性改革文件中新文科平台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深度解读和梳理,深入剖析了行业发展新趋势与人才培养新挑战,又结合前期调研的行业数据,强调本次研讨论证会的关键任务是把改革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课程清单、实践项目和评价标准,让方案不仅“好看”,更能“好用”。

随后,孟院长指出,学校此次改革以“精准定位、提质增效、服务行业”为目标,而播音系作为传媒类核心专业,必须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打破传统教学壁垒,课程设置上要有先后顺序的考量,每门课程要有对应的项目和成果,“既要守住语言表达、播音创作的专业根基,又要主动拥抱全媒体技术、跨领域传播的行业新需求”。

在个人发言与研讨环节,与会人员结合自身角色与实践经验,从不同维度为方案优化建言献策,观点鲜明且兼具实操性。播音系资深教师、影视制作教研室负责人周皓老师率先发言。她首先表达了对此次改革的支持和认可,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场景化和职业技能课程的设计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她也建议专业课程要多融入场景实训,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既练基本功,又贴行业需求”。接下来,播音系资深教师辛凯强老师、顾元元老师也提出了语言基本功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压舱石”,即使在媒体融合时代,播音的基础性核心课程也不能弱化,反而要创新教学方法的观点。例如让学生针对不同场景设计语言表达方案。

青年教师们也分享了课程设计中的难点与思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设备与教学内容的适配,我们计划多鼓励学生动用自身资源进行实践,让学生既能掌握技术原理,又能完成实际案例创作,培养‘会播音、能创作、懂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会议最后,潘主任对研讨成果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本次会议凝聚了专业与行业的智慧,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明确了 “时间表” 和 “路线图”。下一步,播音系将根据研讨意见修订方案,于下周完成最终版并报学院审批。“我们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把播音系打造成‘行业需求匹配度高、人才培养质量优、社会认可度强’的特色专业,为传媒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此次研讨论证会的召开,不仅是播音系学习贯彻学校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搭建了“教、学、研、产”深度融合的沟通平台。通过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为专业改革的落地见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郭学哲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