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 探路“平台+场景”培养模式 —— 三亚学院中文系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应对教育变革


  • 2025
  • 11/06
  • 23:15
  • 专业建设

  • 10
  • 浏览量

2025115日下午,三亚学院中文系召开专题研讨会,围绕学校结构性改革系列文件精神学习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修订展开深入研讨。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席晓丽、中文系全体教师参与交流,系副主任龚韶主持会议。此次会议是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会议,旨在凝聚集体智慧,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路径。

会议伊始,主持人首先强调了本次研讨的重要性,指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推动结构性调整不仅是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导向,也是系部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一是深入学习关于结构性改革系列文件;二是结合文件精神和专业实际,研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修订方向。

在文件学习环节,主持人重点指出,自2026级起,学校将实施按平台招生培养的新模式,中文系两个专业归属社会治理与文化教育平台。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将统一修读通识核心课程与学科核心基础课程,于大一结束时再进行专业选择。这一改革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空间,也对各专业内涵建设与吸引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会教师认识到,这种平台+专业的培养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专业教育方式,促使各专业必须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强化专业特色来吸引优质生源。

教学体系方面,主持人带领大家了解四类课程结构:通识核心课程、学科核心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场景解决方案课程及职业技能课程。其中,前两类属于平台课程,由学校统一部署;后两类则为专业自主设定内容,是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点。专业核心课程须体现专业基础素养与核心知识体系,场景课程强调以项目制形式对接行业实际,职业技能课程则着眼于就业能力与职业资质对接。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全面考量。

席院长补充,学校的总体思路是通过项目和场景引导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并举刘继保教授让学生撰写网络小说的事例。针对中文系学生缺少阅读经典书目的问题,席院长将之与场景课程设置联系起来,应通过反向倒推,促使学生阅读了解;真正实现把理论课变得既有趣、又能从中有所学,在实践中掌握传统的文学知识。席院长强调,第二课堂板块和实习实训板块,也是专业将传统的学科知识灵活转化的重要组成。专业培养需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及综合实践环节,强化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多元学习经历的学分认定与过程管理,拓展人才培养的弹性空间。

在研讨环节,与会教师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展开热烈讨论,就如何凝练最具专业代表性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后续场景解决方案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设计中,认为应着力推动教学内容与形式创新,打破传统课堂局限,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开展工作。

会议特别关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人文专业教育的影响。与会教师认为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借助AI工具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培养目标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AI技术增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新素养,要防止学生过度依赖AI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建立相应的学术规范和管理机制。

通过集中学习与自由研讨,与会教师进一步领会了学校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意图与核心内容,并在专业层面就人才培养修订的逻辑框架、课程结构及可能路径达成了共识。

主持人指出,系部将汇总整理各方意见,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细则,稳步推进专业建设与教学创新,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亚学院中文系在响应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推进内涵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王娲 图/符娜娜 编辑/郭学哲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招生电话:0898-88351226
  •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方抖音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