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网
近日,人社部发布了《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我国就业基本盘没变。201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0%,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均显著低于年初设立的5.5%左右和4.5%以内的控制目标。再从城镇新增就业来看,去年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实际完成1361万人,达到全年目标的123.7%,创历史新高,连续第六年超过1300万人。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稳就业已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我国就业形势能够保持基本稳定,首先得益于经济增长的平稳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的迹象比较明显,但总体来看,依然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据统计,“十一五”期间GDP增长一个点,平均拉动就业100万人;“十二五”期间GDP增长一个点,平均拉动就业170万人;2018年GDP增长一个点,拉动就业已经达到约200万人。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吸纳能力的关键。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继续缓慢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保持基本稳定,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快速增长。
也就是说,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城镇新增就业人、解决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人员的主要场所。2018年,在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6.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7.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6.3%。从未来发展看,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依然巨大。
新经济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劳动者创造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随着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动能在不断增加,我国的就业形态也呈现多元化。在人社部等部门最新发布的13个新职业信息中,包括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等新职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2018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1.8万户,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
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一直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8年全国共帮助4.9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选派2.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截至2018年末,累计帮扶988万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就业扶贫效果显著。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就业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就业总量依然庞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质量不高问题加剧。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的背景下,就业工作受到了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双重压力。
为此,必须未雨绸缪,不断完善稳就业政策体系,坚决守住就业这个底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就业优先政策的理念,并将其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调控的三大政策之一。
一方面,强调就业优先,是对传统增长优先的一种修正。这意味着,我们要避免无就业、低就业的增长,而是强调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其他各项政策均应以稳就业为目标,考虑实施政策的就业效果,而不是各自为阵,必须将政策目标统一在扩大就业上。
目前,在我国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不顾实际的环保“一刀切”,不顾市场规律、打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口号人为地排挤劳动密集型企业等矛盾和问题,这对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此外,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极有可能对我国的就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政策实施对就业影响的评估,重视对就业形势的预判,以免出现短期大规模失业潮的出现。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