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海明 高杨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091
中国经济导报讯 宋海明 记者高杨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省和重庆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把劳务协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出台支持政策,做实做细基础性工作。截至9月底,帮助实现重庆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和转移山东就业5467人。
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按照山东年度财政援助资金的10%以上安排劳务协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组织贫困人员赴鲁就业、帮扶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重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转移山东就业3个月、6个月以上的,每月给予1000元跨省就业补贴,每年给予1500元的一次性交通生活补助,转移就业岗位补贴最高可达8300元和11300元。支持山东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参与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对成功组织对口区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来鲁就业的,按人数给予每人120元的一次性就业创业服务补助;鼓励各类培训主体组织渝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渝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培训期间给予每人每天不低于50元生活费补贴。
强化举措,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将山东援建项目纳入重庆各区县重大项目建设通报内容,倒排工期,优化流程,加强调度,加快推动在建项目复工。针对东西部产业合作企业实施“一对一”包干机制,“点对点”协调、帮助解决企业复产难题。根据疫情防控分区分级防控方案,推动低风险地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全面复工复产、中风险地区有序复工复产,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开发从事政策宣传、体温监测、道路管控、人员排查等社区(村)临时性防疫公益性岗位5347个,安置贫困人口2069人,返乡农民工1281人。通过上述措施,帮助4174名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完成年度协议任务248%。
优化服务,促进转移山东就业。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围绕“家门-车门-厂门”无缝对接,采取“点对点、一站式”运输方式,分组编队组织贫困人口赴山东就业。对航空运输相对便捷的区县采取包机或者民航班机方式,其他区县采取客运包车方式,确保安全、健康、有序抵达山东务工。针对重庆地区生活习惯,积极协调用工企业提供多元化餐饮保障,合理安排食宿,解决生活不适应等基本问题。
坚持定期回访,组织来山东务工的重庆贫困人口建立微信群,充分发挥联络员和企业工会作用,及时了解转移就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和重庆务工人员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障正当权益。截至目前,组织1296名重庆贫困人口到山东就业,完成年度协议任务540%。
(本版图片均由山东省扶贫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提供)
CONTENT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