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08:19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编辑:单晖 浏览:779
2020长三角温州创业创新大会上,网红直播创业成一道独特风景。
徐顺聪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
我就我市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工作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持续推进稳就业促创业,筑牢民生之基。
我市始终坚持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就业形势整体保持平稳态势。“十三五”以来,我市城镇新增就业60.54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0.8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77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维持在2%以下,处于全省较低位置。重点抓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全力构建“全就业链”政策扶持体系。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市新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涵盖就业补贴、惠企稳岗、鼓励创业、加强培训、就业帮扶、优化服务等各方面内容,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创业扶持体系。二是全力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就地、就近安排困难群体就业,确保每一个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都有就业机会。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近5000个,发放岗位补贴3786万元,发放两困灵活就业社保补贴8900万元、惠及1.9万人次。三是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连续五年成功举办温州创业创新博览会,今年升级为长三角·温州双创大会,吸引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和福建省宁德市200多家企业前来参展,现场达成签约和合作意向500多个、涉及资金2.5亿元。制定出台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44笔、金额8.01亿元,带动近1.9万人创业就业。四是全力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十三五”以来,共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87.5亿元,完成社保费返还33.5亿元,惠及企业13万家、职工164万人,发放稳岗补贴4.25亿,惠及企业3.38万家、职工149.89万,这些直达市场主体的“真金白银”,切实发挥了稳定就业岗位的作用。此外,全力做好劳务扶贫对口支援工作,帮助浙江省对口帮扶四省(四川、贵州、湖北、吉林)建档立卡人员到我市实现稳定就业12.2万人次。
二、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始终把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十三五”以来,全市培训技能人才40万人次,发放补助资金2.2亿元,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技能人才达131.85万人。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出台《温州市高水平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细则》,形成完整有力的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全市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城务工农民培训、农村电商、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9万人次以上。二是开展技能扶贫活动。为贫困家庭劳动者和低收入农户家庭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帮助其掌握一项就业技能,实现技能就业。全市脱贫攻坚技能培训补助人数6399人,发放补助金额384万元。同时,指导技工院校为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技工教育。全市6所技工院校接收“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学生数2097人。
三、持续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兜住民生底线。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与群众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我市不断推进全民参保、社保惠民工作,持续健全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成了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持续”:一是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实现了从城镇到农村、从企业职工到全社会各类人员、从就业群体到全体居民的延伸,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截至今年11月,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83.72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36.71万人,较2015年增加79.7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6.7万人,较2015年增加5.41万人;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1.19万人、143.14万人,较2015年分别增加71万人、32.34万人。二是社保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月人均2381.56元提高到2699.16元;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20—150元提高至195—245元不等;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大幅度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从2015年每月1052.25元提高到1458.66元。
下步,我们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不断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温州新闻联播 记者:
就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今年的疫情给各地均加重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对我市稳就业工作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请问疫情以来,温州在稳就业方面有哪些应对举措?
市人社局局长 徐顺聪: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稳就业、保民生”工作要求,快速响应、综合施策,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疫情背景下全市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1-11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1%,远低于3.5%的年度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援企稳岗稳就业。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进一步加大减负力度,出台社保费返还、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一系列规模性纾困政策。今年以来,阶段性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61.49亿元,惠及企业16.4万家;直接返还社保费13.91亿元,惠及企业7.7万家、职工108万人;发放留岗留薪补贴、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市外自行返温人员路费补贴等惠企专项补贴8673万元,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元气,稳住岗位。
二是助力复工复产稳就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深入开展“百城联动促发展”跨省劳务对接行动,派出用工保障专班99个、人员600余名,为600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信息20余万个,接返员工近8万人。同时,积极开展企业用工监测,创新采取灵活用工、余缺调剂、共享员工等多种举措,强化劳动力供需对接,着力破解就业难、招工难双重困境。
三是着重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9月份,我市推出了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攻坚行动,安排10亿元专项保障资金,量身定制10项专项政策,为来温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从路费到住宿、见习、就业、驿站、租房、购房等全过程全方位支持。同时,密集开展线上线下系列人才招引活动,累计开展线上引才活动155场,线下引才活动103场。今年以来,已招引高校毕业生8.38万人。
此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全市8.9万余家企业一次性发放5.6亿元“以工代训”专项补贴,助力86万名企业职工在岗提升技能,为企业稳岗扩岗发挥积极作用。
CONTENT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