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幼教专业课程的产教融合,深化课程改革,人文与传播学院国际幼儿教育专业的《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在本学期开展了系列课程实践活动。罗芳老师作为产品思维导向课程实践项目负责人,与三亚学院附属幼儿园教师共同开展此次产教融合实践,组织幼教特色班同学共同参与此次改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为了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幼儿卫生与保育》课上,罗芳老师邀请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开展一项与幼儿园一线教师共同合作的在线课程项目。在三亚学院附属幼儿园幼儿园负责人李园长的大力支持下,特色班的学生们与行业导师,小班主班喻老师、中班主班教师李老师、大班主班教师龙老师、小班生活教师鲁老师进行了课程改革交流,在邸嘉申大组长的带领下,由四位小组长协调联络,与导师顺利见面后,共同商讨了在线课程的内容并得到了导师的专业且全力的支持。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为了确保在线课程的有效推进,幼教特色班特别成立了一个自我管理项目团队。每个项目小组都有自己的分工,例如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技术支持和课程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课程内容有趣专业。在每位项目组成员的努力下,我们尝试性地开发了一套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形式多样的视频、练习题、课件等。脚本阶段的内容以《幼儿卫生与保育》单元课程为主线,融合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儿科医学的关键内容元素紧密结合,从我们18、19岁的视角切入,希望这个还不算成熟完善的课程能够帮助学弟学妹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教学资源丰富且多样。 从乐天城到宠物咖啡,从母婴店到火锅店;从书德楼到书新楼,从南区到北区,从私家车到公交车,从社恐到社牛。我们抱着仿真娃娃去到真实世界中感受了老师的辛苦与幸福;也在行业导师的支持下,去幼儿园观察了解真实的孩子。老师说,当我们说到带着跟真实孩子一样体重的娃娃出门,因为太重大家更换抱娃的时候,她的眼泪瞬间就没控制住。而我们也从一开始的略有恐惧的带娃变成今天不畏别人目光的骄傲。
寝室里隐藏的技术大牛。默默不说话的技术支持小组则负责视频素材的剪辑、美化和修改,一次又一次午夜的沟通不断的尝试。他们通过对各种自媒体平台的调研和比较,准备选择在抖音、小红书、喜马拉雅、荔枝、知乎等平台也同步推出1分钟时长的在线学习小栏目,并将对其进行了定制化开发。他们还负责培训其他同学和教师使用,并及时收集相关平台的数据。有同学说,我们这是要练成剪辑系啦,另一名同学说,对呀,多一个技能多一个优势哦。
边学边干的课程评估小组。课程评估小组貌似有点得罪人。对照任课老师的要求,委员会和单元小组组长目前负责脚本内容的初步审核。他们通过同学们的脚本初稿情况、提醒同学们相关内容收集编辑的注意事项。同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与行业导师沟通。通过这些评估工作,我们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的内容和设计,确保在线课程拍摄前能够更好地满足脚本内容的严谨性和专业性。我们是第一次尝试,算是1.0的国幼一世版吧,有很多地方还是会有疏漏和不完善,学弟学妹们,期待你们的国幼二世版本哦。
在《幼儿卫生与保育》产教融特色创新课程项目中期汇报中,我们向学院老师展示了在线课程的进展情况和成果。通过汇报,我们得到了学院领导、老师、园长和导师们的肯定和鼓励,并得到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在线课程脚本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入真实的幼儿园场景,在导师们的协助下启动中后期的学习与项目实践。
育幼,师之责;护幼,师之性;爱幼,师之魂。国际幼儿教育这一专业在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同时,更是为了培养有恒心、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专业化幼师。那么,勇于探索新的途径与方式是我们从事幼教专业的人的使命与责任。此次在线课程的活动在我们所有人的积极配合之下,进行得十分顺利,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国际幼儿教育的学子们都能保持乐观积极地情绪,逆着阳光,一路向前奋斗。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文/邸嘉申 张佳蕊 图/邸嘉申 编辑/何芷晔)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