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申报的数字经济、语言学、数据计算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供应链管理、艺术管理7个本科专业成功通过教育部备案。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增语言学本科专业,这对我院践行文科专业转型发展、推动产教融合合作、探索新文科建设等方面都大有裨益。人文与传播学院将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
语言学专业介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内外部新技术不断涌现,语言服务市场的需求和业务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第一,技术需求多样化。在技术进步不断为不同行业带来范式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涉及多种新技术的个性化的语言服务需求。如远程同步口译、机器口译都是2018年后出现的新业务类型,而无一例外的,这些新兴业务都需要依托于移动通信、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第二,服务场景数字化。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于跨境电商、出境旅游等移动消费平台的繁荣发展,为满足用户需求,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提供即时的语言服务,数字化和数据化成为市场需求和消费新业态,对语言服务的数字化需求在近些年也有了大幅增长。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各种应用场景的语言需求不断增加,人工智能等新型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各类语言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语言服务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复杂的项目要求语言服务人才不仅具有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技术能力。因此,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未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趋势。
语言学专业课程
语言学本科课程设置以三大类课程为主体,包括语言类课程、跨学科课程(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传媒学等)、外语及第二外语课程。课程设置紧扣当代语言科技产业链需求,拟开设基础及核心课程有: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基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基础、语料库语言学、信息可视化艺术、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等。课程设置体现了语言学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有别于传统语言学课程,具备时代性和实操性。
人才培养模式
语言学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于培养具备语言学基础知识、跨学科知识与技能、外语及第二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对学生跨学科能力、沟通能力、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不拘泥于单一学科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及实操课程的比例,着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语言学本科专业着力于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展现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包括在选修课程设置上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设置语言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为今后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语言科技产业研究院,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践、发挥创新科研精神提供平台支撑。
我们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职称结构高、教学效果好、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持续加强教研工作,提升服务社会水平,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一个规模适当,专业特色突出,社会满意度高的优质特色专业。相信人文与传播学院新增的以科技赋能的语言学专业,必将走出与传统语言学不同的道路。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胡梅)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