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及示范校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海南省高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的考核要求,我校师生应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要求。为此,三亚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拟定于2024年12月7日—12月8日两日,在三亚学院考点举办2024-2025学年秋学期普通话水平测试。具体安排如下:
一、报名对象:三亚学院普通话水平未取得相应等级的师生或想要考取高等级的全体师生。
注:根据《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播音、主持和影视话剧表演专业毕业生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师范类中文专业毕业生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师范类其他专业、旅游等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二、报名名额:1500人(暂定)
三、报名时间:2024年11月1日 09:00 - 11月13日 18:00。名额有限,报满即止。
四、报名费:100元/人,含:考试费、培训费、教材费等(自愿报名)。
五、报名流程:第一步:请各位考生扫描下方QQ群聊二维码,及时进入以下指定QQ群内(两群二选一即可,请勿重复进群占用公共资源),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考务组只会在此指定QQ群内进行本次普通话考试报名工作的信息公布,后续具体事宜都会在QQ群内通知,请所有考生务必先扫码进群。
注意:三群三选一进群即可,每群都会逐个发布通知。请勿重复进群占用公共资源,如有发现将会立即清退。
第二步:请点击下方链接或二维码(二选一)自行认真填写《三亚学院2024-2025学年秋学期12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表》在线表单,进行报名信息登记。
在线报名表格链接:https://f.wps.cn/g/WCBhrqeR/
在线报名表格二维码:
六、报名材料提交要求:1.报名时需上传提交本人学生证头像页、信息页或者校园一卡通背面,教师上传校园卡背面,仅需在报名表单填写时拍照上传。(学生如选择上传校园一卡通背面,必须保证可以清楚看到姓名、学号、班级;如选择上传学生证,将人像页、信息页平铺打开成一面拍摄即可。)
2.报名时需上传提交的电子照片必须为jpg或jpeg格式,裁剪尺寸的宽*高比例为390*567像素,分辨率建议300像素/英寸,相片为原底第一次裁剪,以保证其清晰度;照片背景【必须】为白色,无边框,大小必须小于1M。非高清、非近期、身份证翻拍、生活照、自拍照等照片均为不合格免冠照。
3.请考生从三亚学院语言文字委员会官方网站语言文字工作版块(http://renwen.sanyau.edu.cn/?article/1278.html)自行查看《考生相片规格说明》,内附考生合格相片样本。
七、培训时间:2024年11月30日--12月1日(持听课证及教材方可前往听课证上相应的教室进行培训辅导)。
八、培训教材及听课证领取安排:报名缴费均成功后,各学院、各班级委派班级负责人于11月28日-11月29日 9:00-11:30、14:00-17:00到书明楼明A301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普通话推广中心领取。此次不接受个人领取。
九、测试时间:2024年12月7日-12月8日(根据准考证上的实际测试时间为准)
十、测试地点:三亚学院计算机中心,具体考试机房见准考证实际测试地点。
十一、补充提示:
1.报名确认与考试责任请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并确保所提交信息的准确性。一经报名成功,即视为考生已确认参加本次测试。考生若因个人原因未能参加考试,将被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按照测试规定,此类情况将被记录为缺考。
2.缺考政策特此明确,缺考考生将不予退还已缴纳的考试费用。缺考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及责任,由考生自行承担。
3.诚信考试本测试旨在公正、有效地评估考生的普通话水平。我们倡导考生诚信应考,珍惜每一次考试机会,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考试准备为帮助考生充分准备,我们提供了相应完备的备考资料和测试前集中培训服务。请考生积极利用这些资源,以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
考试报名费缴纳方式,考前集中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教材及听课证领取时间和方式以及准考证下载时间和方式等具体相关信息详见后续在QQ报名群的补充通知。
请广大考生认真阅读本通知,严格遵守考试规定,共同维护考试秩序。
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并预祝您在12月的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十二、其他考试费用缴纳时间和方式,培训教材和听课证领取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和地点,考试准考证下载时间和方式等相关信息详见后续在QQ报名群的具体补充通知。
三亚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24年10月31日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陈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