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
仲春时节的三亚,海风送暖,万物向荣,高等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4月18日,在充满创新活力的三亚学院,来自全国的近百所民办院校领导以及多家教育科技企业负责人齐聚在此,共同见证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的成立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盛大启幕。大家围绕高等教育数字化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实践经验,共商发展大计,为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前行注入强大动力。
大咖齐聚,共襄教育盛举
本次活动汇聚了众多教育界大咖、行业精英以及企业代表,共同围绕教育数字化这一关键主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给民办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旨在塑造民办高等教育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办院校董事长校长、学校代表以及多家教育科技企业负责人200余人出席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满怀期待,共同开启这场教育数字化的思想盛宴。
高屋建瓴,指明发展方向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 李连宁
数字化时代民办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李连宁会长强调,民办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当今民办教育不能仅做跟随者,要以先行者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利用自身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的灵活优势,在数字化教育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他赞许芯位教育的卓识远见,期待未来有更多同行者加入数字化教育的变革中。同时,李连宁会长指出民办高校面临两大现实课题:一是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产业边界,对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提出全新要求,单一技能型人才将被数字复合型人才取代;二是Z世代数字原住民进入校园,他们渴望更具互动性、个性化、主动性的学习体验。这要求民办高校必须以数字化手段重构教育场景,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模式,从教师发展到实践平台,进行系统性创新重建。
针对民办高等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优质课程资源难以共享、虚拟教研平台各自为政、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模式不一、区域校际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等共性问题,李连宁会长提出五点建议:我们要做理念创新的引领者,做好政策落地的践行者,做好技术赋能的破局者,做教育信息生态建设的协同者,做国际合作的推动者。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高等教育数字化专委会理事长 陆丹
拥抱AI,开启民办教育快车道陆丹博士以“AI与民办教育的快车道”为题做主旨演讲。陆丹博士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为民办教育带来了难得机遇。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数字化教育专委会的成立,是顺应国家号召的积极行动,更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他回顾民办教育发展历程,指出过去民办教育虽有诸多发展成就,但如今在人工智能面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他强调,在当前形势下,民办教育不能再寄希望于传统的弯道超车方式,而应坚决、快速地拥抱人工智能,这是缩短与国内外优秀大学差距的关键。近年来,全球教育科技飞速发展。从2012年慕课兴起,到2023年大模型热潮,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教育领域。虽然目前教育领域的卓越课程和成熟大模型仍需完善,但海量教育数据的积累与智能化人才的储备,让我们看到了业务增长与办学水平提升的巨大潜力。同时,人工智能也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了三大机遇:教育平权,通过技术整合资源,缩小教育机构间的差距;教育效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研等功能的效率,缩短各环节周期;教育创新,人工智能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创新的催化剂。教育智能体的搭建应围绕教育理念变革与优质资源供给双向发力。中国民办教育正借助数字化专委会的力量,开启AI赋能的新征程。在这条光明大道上,民办教育有望在未来挑战中突围,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期待民办教育与AI碰撞出的精彩火花!
前沿洞察,剖析教育变革
周傲英 | 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贵州研究院院长
周傲英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带来了精彩发言,周傲英教授系统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发展路径,强调人工智能本身就是科技革命,提出数智时代需要加强对科学和数据的反思,深入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从理论萌芽到技术突破的历程,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呼吁拥抱DATA POWER的人工智能时代。
王桂云 | 山东协和学院董事长
王桂云董事长以“民办高校数字化转型实践”为题发言。她指出,高等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其发展。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民办高校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教育数字化赋能转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持续探索,深入探索和实践教育数字化的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沈建勇 | 三亚学院校长
校长沈建勇在致辞中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回顾了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历程中凭借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不断创新书写辉煌篇章的过往。面对生成式AI带来的知识传播形态和全球教育生态的颠覆性重构,沈建勇指出民办高等教育面临诸多难题,如数字鸿沟如何填平、数字伦理和学术诚信争议如何解决、学生主体性消解风险如何防范等。这些问题具体而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一线的师生。他表示,三亚学院在吉利人才发展集团的指导下,践行李书福董事长“跨界、跨区、跨线并行”的“三个校园”理念,通过区域联动、产教融合、线上线下多元交互,努力打破知识边界,重塑学习路径。同时,吉利教育系统孵化的芯位教育平台也为学校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解决方案。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凝聚共识,共同打造民办高等教育素质共同体,共建课程资源共享联盟,共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教育合作网络,构建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程少雄 | 阿里巴巴天猫校园CEO 程少雄先生分享了企业在助力校园服务数字化方面的经验。天猫校园是阿里巴巴集团面向校园服务的数字化公司,基于成熟技术和丰富生态资源,助力校园服务升级。期待未来与更多伙伴携手,打造智慧化校园,让校园学习生活更加美好。
理事会成员名单发布与聘书颁发
会议宣布通过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并颁发“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成员聘书。
经验分享,碰撞思想火花
4月18日下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举行闭门会议,审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审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工作重点。陆丹理事长在发言中强调,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协会迅速响应,成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意义重大。我们将聚焦民办教育在数字化转型中遭遇AI的挑战与机遇,致力于提升民办高校的工作质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在数字化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后,会议进入院校交流环节,六位来自不同民办高校的代表依次上台分享,他们的发言既有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有前沿理念的探讨,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思想盛宴。
吴 敏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
吴敏分享学校十年智慧教育探索:从1.0的智慧校园建设到2.0的“爱课堂”平台、个性化教学,再到3.0的智慧教育研究与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发布。吴敏强调民办学校应发挥机制优势,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黄冠迪 |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理事长
黄冠迪从学校治理视角,分享信息化、数字化及人工智能转型经验。他将国内高校信息化发展划为三阶段,提出“理念+工具+制度”治校思想,强调善用信息化工具,并以飞书平台为例介绍其优势,为高校提供借鉴。
李康举 | 沈阳工学院校长
李康举围绕“数智背景下民办工科院校教学改革”分享成果。学校与17家国内外头部企业合作,以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实现课程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建知识体系、促资源共享,还与华为合作部署DeepSeek,助力教学管理。
蒋凤瑛 | 上海杉达学院副校长
蒋凤瑛介绍学校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果。学校以数字技术赋能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生活,在专业建设等多方面融入数字技术,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开展课赛结合,多个专业进行数字化教学,成果丰硕。
马章勤 |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
马章勤分享智慧校园建设经验。学校借信息化建设,化解学生、教学、资产管理难题,实现无线全覆盖、信息互通、多项业务网办及教师便捷备课用课,提升管理与教学质量,还引入DeepSeek等新技术,推动信息化建设迈向新高度。
王 丹 | 三亚学院执行校长
王丹以“颠覆式创新风口中的理念与行动”为题,分享了学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心得。她指出,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优质知识触达率低和学生“三创能力”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三亚学院以吉利教育的“三个校园”倡议为顶层文化,通过顶层设计、AI协同和成果导向等路径,推动数字化转型。在AI协同方面,通过芯位教学平台帮助学习者建立与经典知识、前沿知识和真实场景能力的强链接,在成果导向方面,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和教育产品的交付性触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效果。
未来已来,凝聚前行力量
本次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数字化时代中指明了前行的航向,为各民办高校搭建起交流与合作的广阔平台,让经验得以分享,思想得以交融。
三亚学院作为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的承办单位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我们深信,在各方的携手奋进、共同努力之下,民办高等教育必将在数字化浪潮中持续创新、蓬勃发展,于数字化领域绽放出愈发璀璨夺目的光彩,为培育更多契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倾尽全力、贡献力量。让我们满怀热忱与期待,共同见证民办高等教育在数字化征程中铸就更多辉煌篇章!
转载于三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