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亚学院正式宣布增设时尚传播专业,该专业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新兴专业自筹备之初便明确将“海南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尚化传播”作为核心培养方向之一,旨在通过专业教育搭建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海南非遗的活化传承输送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海南高校立足本土文化特色、探索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全新尝试。
海南拥有黎族纺染织绣技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椰雕、儋州调声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海南历史文脉与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部分非遗项目面临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播困境——精湛技艺缺乏现代叙事方式,独特文化符号难以融入当代审美语境。时尚传播专业的设立,正是瞄准这一痛点,试图以传播为杠杆,让非遗从“文化遗产”转变为“生活潮流”。
据该专业负责人介绍,首批课程将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既涵盖传播学、新媒体运营、视觉设计等时尚传播核心知识,也将纳入海南地方文化等特色课程,让学生深入理解本土文化内涵。同时,课程将突出实践导向,通过“项目制学习”让学生深度参与非遗传播实践,如为椰雕艺人打造新媒体宣传方案、策划儋州调声的线上推广活动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掌握“如何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非遗故事”。“我们希望培养的不是单纯的‘传播者’,而是‘懂非遗、通时尚、会传播’的综合型人才。”负责人表示。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该专业还将引入“双导师制”,除校内专业教师外,还将邀请非遗传承人和时尚行业资深从业者担任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实际的指导。同时,学校将与多个非遗传承基地、文化创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随着首批新生即将入学,这一聚焦“时尚传播+海南非遗”的专业探索,不仅为海南高校专业建设注入新活力,更将为非遗传承开辟“教育赋能”的新路径。未来,当这些学生带着专业知识投身实践,或许能让椰雕的纹理成为现代家居的装饰亮点,让儋州调声的旋律融入流行音乐的创作,让海南非遗真正“活”在当下、“潮”向未来。
据悉,该校已启动首批新生招生咨询工作,不少考生表示,正是看中了专业与海南本土文化的深度结合,期待能在学习中为家乡非遗的传播贡献力量。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 文/花靖超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孙嘉硕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