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参加中国红楼梦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


  • 2025
  • 08/20
  • 12:07
  • 科研活动

  • 10
  • 浏览量

       8月14日—8月16日,《红楼梦》的当代阐释与文旅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红楼梦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天津蓟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协力承办。作为红楼梦学会的一大盛事,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友好交流,共同探讨《红楼梦》在新时代的学术价值与文化内蕴,我院中文系伏涛教授、许飞博士受邀参加此次盛会。0

       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在大会开幕式中致辞。张庆善强调,红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深入认识《红楼梦》的伟大及其文化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宝贵的文化资。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孙伟科随后发言。孙会长指出,红学并非孤立存在,其发展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当代社会多元的意识形态,为红学的发展及红学学科体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分组发言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红学学科建设与红学史论研究、版本与考证研究、《红楼梦》基础问题研究、《红楼梦》文学研究、《红楼梦》人物研究及文化研究、《红楼梦》域外传译研究、改编与影视研究等展开讨论。我院伏涛教授和许飞博士在会议上发言,获得了与会专家们的好评。

       伏涛教授的汇报题目为《言动·命运·主旨:〈红楼梦〉及其续书中运河叙事功能新探》,围绕《红楼梦》及其续书中的运河叙事功能而展开。伏教授提出,《红楼梦》及其续书《倚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圆梦》的人物在运河上的位移(空间位置的改变)及运河之旅上的言行举止,是这部小说及其续书在小说叙事层面上的认定;人物言行及其结局的刻画,会引发我们对人生世事的思考,这是哲学层面上的认定;表达的中心即主旨,主要揭示小说的写作目的和创作意图。《红楼梦》及其续书运河叙事功能可归纳为“言动、命运、主旨”这三大主题,通过人物空间位移变化,体现人物命运改变,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许飞博士发言的题目是《论红学“文本辨析”模式》。许博士深入剖析红学“文本辨析”模式的范式意义及影响,系统梳理了俞平伯、宋淇、余英时、林冠夫、蔡义江、刘世德、陈曦中等人的研究成果,对“文本辨析”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归纳与提炼。许飞博士将“文本辨析”的方法论归为四点:第一,立足和研究《红楼梦》文本;第二,对《红楼梦》文本的阐释依靠证据说话,杜绝主观臆测;第三,将文本研究与文学鉴赏相结合;第四,重视和依靠小说版本研究。该范式对解决部分红学疑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界过于看重历史本事而忽视小说文本的弊病。同时,许博士也指出了该范式的不足和争议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许博士的演讲及提交的会议论文,获得浙江工业大学梅新林教授的肯定。

       本次学术盛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红学学术成果的前沿和动态,不仅为红学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对于伏涛教授和许飞博士而言,此次参会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一次学习成长和历练的机会。伏教授和许博士表示,他们将继续深耕红学研究领域、不断追求卓越,为红学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文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供稿文/人文与传播学院 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编辑/陈书然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招生电话:0898-88386743
  •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方抖音号

    • USY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手机版